[实用新型]一种可生产网络弹力丝的锦纶加弹机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08332.2 | 申请日: | 200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19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光宝 |
主分类号: | D06C3/00 | 分类号: | D06C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晓峰 |
地址: | 322200浙江省浦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生产 网络 弹力丝 锦纶 加弹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领域的锦纶加弹机。
背景技术
锦纶弹力丝长期以来一直是用于针织行业,如织袜、针织内衣、经编做运动衣等。很少用于机织做服装面料,如梭织机、喷水织机和喷气织机。而用于针织行业的锦纶弹力丝一般不需要加网络结点的,因而在现有使用的锦纶加弹机上也基本上没有给锦纶弹力丝加网络结点的装置。
然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档次要求也越来越高。锦纶弹力丝以它所特有的高耐摩性、吸水性、柔软性、易染色和色泽鲜艳的特性,使其在服装面料上的应用量越来越大。而生产服装面料的织机,现在大都是高速的喷水或喷气织机。要求锦纶弹力丝要有好的集束性,以便于高速退绕或整经,所以需要在锦纶弹力丝上加网络结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锦纶加弹机直接生产带网络结点的锦纶网络弹力丝的加弹机。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可生产网络弹力丝的锦纶加弹机,包括中一罗拉、止捻器、定型热箱、冷却板、摩擦加捻锭组、二罗拉、断丝检测器、上油辊和卷绕机构,所述二罗拉与卷绕机构之间设有网络装置,所述的网络装置包括压缩空气管道与网络喷嘴,压缩空气管道与网络喷嘴相通。
作为优选,所述的卷绕机构由若干层卷绕辊与卷绕筒子架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油辊分别置于每层卷绕辊的上部,且所述的网络装置位于断丝检测器的出口下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油辊集中置于最上层卷绕辊的上部,且所述的网络装置位于上油辊的出口下部。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是:
1)现有锦纶加弹机的基础上,改造所需的投资少,上油辊集中型与上油辊分层型均适用;
2)位置适当,网络张力易于调节,加工出来的网络弹力丝结点均匀;
3)生头操作方便;
4)便于巡回检查观测网络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适用上油辊集中型的锦纶加弹机。
如图1所示,一种锦纶加弹机,包括机架(图中未显示),机架上按照运作流程,依次设有一罗拉2、止捻器3、定型热箱4、冷却板5、摩擦加捻锭组6、二罗拉7、断丝检测器8、上油辊11、网络装置、卷绕机构12。卷绕机构12由若干个卷绕辊与卷绕筒子架组成。所述上油辊11集中置于最上层卷绕辊的上部。所述的网络装置位于上油辊11出口下部,网络装置由压缩空气管道10与空气网络喷嘴9组成,压缩空气管道10与空气网络喷嘴9相通。
原料丝1从原丝架引出,经一罗拉2送往止捻器3,并经定型热箱4、冷却板5、加捻摩擦锭组6、二罗拉7、断丝检测器8、上油辊11,网络装置(经过网络装置时,其网络喷嘴9喷出可调节压力的压缩空气,使加工出来的弹力丝形成网络结点,且该网络结点均匀),最后,经过网络喷嘴9的弹力丝经卷绕机构12,卷成成品丝筒。
实施例2
本实施例适用上油辊分层型的锦纶加弹机。
如图2所示,一种锦纶加弹机,包括机架(图中未显示),机架上按照运作流程,依次设有一罗拉2、止捻器3、定型热箱4、冷却板5、加捻摩擦锭组6、二罗拉7、断丝检测器8、网络装置、上油辊11、卷绕机构12,卷绕机构12由若干个卷绕辊与卷绕筒子架组成。所述上油辊11为分层型,即上油辊11分别置于每层卷绕机构的上部。所述的网络装置位于断丝检测器8出口下部,网络装置由压缩空气管道10与空气网络喷嘴9组成,压缩空气管道10与空气网络喷嘴9相通。
原料丝1从原丝架引出,经一罗拉2送往止捻器3,并经定型热箱4、冷却板5、加捻摩擦锭组6、二罗拉7、断丝检测器8、网络装置9(经过网络装置时,其网络喷嘴9喷出一定压力的压缩压气,使加工出来的弹力丝形成网络结点,且该网络结点均匀),经过网络喷嘴9的弹力丝经过各层的上油辊11,最后由卷绕机构12将弹力丝卷绕成成品丝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光宝,未经金光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083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