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旅行箱框架(6)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08476.8 | 申请日: | 2006-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599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吴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海龙 |
主分类号: | A45C13/04 | 分类号: | A45C1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平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翟中平 |
地址: | 311102浙江省杭州市余杭经***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旅行 框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制作旅行箱的框架,属旅行箱部件总成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03266581.4、名称“组接定位结构改良的旅行箱框架”,该框架组设于旅行箱布质表层的内部,支撑定型该布质表层,其特征在于:该框架由横、直侧杆以及用以连结各相邻横、直侧杆的转角框体所组接构成,各转角框体的两端设有插设孔,横侧杆以及直侧杆的端部插入插设孔插接结合;该等横、直侧杆皆为玻璃纤维所抽制成型的杆体,且各横、直侧杆的断面为具有定向面的型杆形状,各转角框体的两端的插设孔也设制成与前述具定向面的横、直侧杆形状相符合的型套孔,各横、直侧杆定向插配于各转角框体的型套孔中,而构成框架整体。其不足之处:一是该框架在实施的应用中缺少实施该框架的必要技术特征,而无法直接与旅行箱两侧或前后定位;二是该框架形状仅仅是材料的变换,与现有的钢筋旅行箱框架的形状完全相同,而没有新的功能产生。
旅行箱钢筋或钢筋框架,该框架采用钢丝或弹性钢筋折成矩形形状,其钢丝或弹性钢筋的两端采用连接套连接。其不足之处:该框架无法直接与旅行箱两侧或前后定位。
发明内容:
设计目的: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能够直接定位支撑于旅行箱两侧或前后的旅行箱框架。
设计方案: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本实用新型在现有钢筋框架和背景技术的基础上,旅行箱框架的直杆和横杆设有缝套,该缝套呈闭口结构且套在直杆和横杆上,缝边开口U形管条套在缝套、横杆、横杆及转角上且缝边开口U形管条中的缝边与缝套中的缝边重叠,目的既要确保旅行箱框架与箱布的直接缝,又要保证其缝制的强度,从而使旅行箱框架能够达到对箱体两侧或前后的直接支撑和定位。其技术方案:旅行箱框架,横杆(6)和直杆(1)通过四个转角(4)构成矩形框架,缝套(3,2)截面呈闭口圆套缝边结构且缝套套在直杆(1)和横杆(6)上。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由于在旅行箱框架上直杆和横杆上设有缝套和开口U形管条,并且开口U形管条中的缝边与缝套中的缝边重叠,因此在旅行箱的制作中,不仅能够直接将旅行箱两侧或前后支撑和定位,而且缝制的强度高,避免了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
附图说明:
图1是旅行箱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整体缝套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整体缝套套在直杆或横杆上的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缝边开口U形管条套在图2上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缝边开口U形管条套在图3上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附图1和2。旅行箱框架,横杆6和直杆1通过四个转角4构成矩形框架,缝套3和2截面呈闭口圆套缝边结构且缝套套在直杆1和横杆6上,横杆6和直杆1采用玻璃纤维杆或碳纤维杆或塑料杆或尼龙杆,横杆6和直杆1为实芯杆或空心杆,其制作工艺系现有技术,在此不作叙述。闭口圆套缝边结构3和2中的缝边2与开口圆套3呈整体连接结构,闭口圆套3壁厚与转角4中连接孔壁的壁厚相同,目的使直杆、横杆与转角直径基本相同,确保所支撑箱布面的平整性。缝边开口U形管条5为塑胶管件中面料管件且套在缝套3和2(缝套包覆在直杆1和横杆6上)及四个转角4上,目的确保旅行箱框架四周与箱面的有效缝制。装配时:首先将缝套3套在直杆1和横杆6上,然后将直杆1和横杆6与转角4采用粘接剂插接成型,最后将缝边开口U形管条5套在旅行箱框架上即可。
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虽然对本实用新型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但是这些说明,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内的发明创造,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海龙,未经吴海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084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