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聚和压实纤维的吸气管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08693.7 | 申请日: | 2006-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44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樑;赵庆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5/72 | 分类号: | D01H5/7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250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聚 纤维 吸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纱机上集合纤维条的紧密纺纱装置,具体是用于集聚和压实纤维的一种带吸气缝的吸气异性管。
背景技术
传统的环锭细纱机在纺纱机理上存在一些不足,即经牵伸的纤维条以一定宽度进入前置罗拉对下游得到纺纱加捻,会在前罗拉对的钳口线产生所谓的纺纱三角区。纺纱三角区含有不能很好控制的边缘纤维,造成许多纤维不能被捻入纱中而伸出纱外形成“毛羽”。同时,降低了纱线的强力。为此,在前罗拉下游安装一个所谓的集合区,即紧密纺纱装置。这样将没加捻纤维条在集合区集聚或集合,使纤维平行、伸直和相互尽可能紧密排列,这样纤维条在离开钳口线时细到不产生可怕的纺纱三角区,大大改善了纱条的均匀度、强力,并减少毛羽。目前所采用的密纺纱装置一般是在前罗拉对下游设置一吸气管,同时在吸气管上开有吸气逢,外面套有带有细网眼的输送带。工作中吸气管内产生负压,输送带外侧的纤维条在通过吸气管上的吸气缝的过程中得到加捻,集合区集聚或集合。为配合纤维条的成型,吸气缝都设置成由各种曲线和直线构成的不规则的缝,例如发明专利申请03141427.3、200510050260.0公开的吸气管。吸气缝形状的不同对纱线结构以及成纱品质的影响很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紧密纺提供一种可以改善纱线结构,同时提高成纱品质的集聚和压实纤维的吸气管。
本实用新型的吸气管包括中空的管体,其截面为弧形,外表面包括滑行面和安装面,滑行面区域平行设置多条吸气缝,透气输送带对应吸气缝套置于管体外弧面。每个吸气缝包括一条呈圆弧线的纤维导棱的和一条侧棱。侧棱顺序由一条与纤维运动方向偏15°≤α≤45°的直线、曲线和圆弧曲线构成,其中圆弧曲线与作为纤维导棱的圆弧线为同圆心弧线。起始区曲线为半径1mm≤R≤4mm的圆弧曲线,终端区曲线为半径小于起始区曲线半径的圆弧曲线,且起始区曲线的中心线与终端区曲线的中心线的偏距1mm≤D≤3.5mm。纤维导棱、起始区曲线、侧棱和终端区曲线构成一封闭曲线。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吸气管中吸气缝的形状,使纤维束更加紧密,并减少了纱线跳动现象,成纱品质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吸气缝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其中A向为纤维运动方向。一种集聚和压实纤维的吸气管包括中空的管体3,其截面为弧形,外表面包括滑行面和安装面,滑行面区域平行设置多条吸气缝1,透气输送带2对应吸气缝1套置于管体3外弧面。
如图2所示,每个吸气缝包括一条呈圆弧线的纤维导棱9的和一条侧棱。侧棱顺序由一条与纤维运动方向偏30°的直线5、曲线6和圆弧曲线7构成,其中圆弧曲线7与作为纤维导棱9的圆弧线为同圆心弧线。起始区曲线4为半径R 2mm的圆弧曲线,终端区曲线8为半径r 0.7mm的圆弧曲线,且起始区曲线4的中心线与终端区曲线8的中心线的偏距D为1.5mm。纤维导棱、起始区曲线、侧棱和终端区曲线构成一封闭曲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毛羽(实践表明可将3mm以下毛羽降低80%以上,3mm以上有害毛羽基本没有),同时改善了细纱条杆。本实用新型主要适用于60Ne以上的高支纱,可以明显改善纱线结构,并提高成纱品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086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商标快速成型机
- 下一篇:气动隔膜泵的不平衡配气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