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及其冷却管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08974.2 | 申请日: | 2006-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13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安晓平;宋世健;张文峰;陈子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5/07 | 分类号: | F02M25/07;F28D7/16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沈孝敬 |
地址: | 317200浙江省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气 再循环 冷却器 及其 冷却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新型冷却管结构的废气再循环(EGR)冷却器。EGR系统是用以再循环内燃机的废气,降低氮氧化物(NOx)的生成。EGR冷却器作用是冷却再循环的废气。
背景技术
近来,为了降低汽车发动机排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含量,采用了废气再循环(EGR)技术。即把在内燃机(柴油机、汽油机)中燃烧后排出的废气适量地(一部分)引入进气岐管内,与新鲜空气或雾化混合气混合后进入发动机气缸进行再燃烧,以便降低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中氮氧化物(NOx)的含量。但是,当一部分废气与新鲜空气或雾化混合气混合后,会使进气的温度升高,这不但提高了燃烧温度,对抑制NOX生成不利,而且会增加发动机的热负荷,影响发动机的耐用性。所以,在与新鲜空气混合之前,有必要对通过EGR阀的废气预先进行冷却,这就需要采用EGR冷却器。EGR冷却器将再循环的废气冷却,因而在不显著降低发动机的输出功率的条件下,使发动机燃烧室的温度降低,从而降低了氮氧化物(NOx)的生成。
早期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使用的是内外表面平滑不锈钢管,当发动机排放的废气通过这种内外表面平滑的不锈钢管时,废气的热量被散出,但由于废气在平滑不锈钢管内呈直线流动状态,因此其散热效率较低,而通过增加平滑管的数量,虽然可以增加换热面积,但冷却器的体积较大、较重,制造及安装的成本较高。
图1-3是采用平滑不锈钢冷却管的传统EGR冷却器的剖面图。在图中,1代表圆柱形壳体,在其轴向的两端分别贴合了端板2,在壳体内部沿壳体轴向方向布置了许多冷却管3,这些冷却管的两端分别与两端的端板2上的孔嵌入配合。冷却水进水管4与出水管5分别布置在壳体的两侧的相对位置上,因此冷却水9通过进水管4进入壳体1内,流经冷却管3的外围,然后通过出水管5流出壳体1。而在壳体1的两侧,锥形集气管6分别装配在端板2上,形成了进气口7和出气口8,因而从燃烧室排出的废气10通过进气口7进入集气管6,在流过冷却管3时,与流经冷却管3外围的冷却水9发生热交换后,再通过出气口8从集气管6循环到发动机气缸。
此EGR冷却器,对于气侧,平滑不锈钢冷却管由于没有对气体进行紊流的结构设计,高温废气10在平滑不锈钢冷却管3内直通,没有紊流效果,使得废气10与冷却水9的热交换效果不佳;再则,因于缺少对废气10的紊流,废气10中的碳等固体颗粒容易沉附在平滑不锈钢冷却管3的内壁上,形成积碳,降低换热效果。对于水侧,冷却水9在平滑不锈钢冷却管3外表面之间的空隙流动时,由于冷却管3的外表面是光滑的,冷却水9在高温的平滑不锈钢冷却管3外壁会气化,易形也一层气体隔热层,对废气10与冷却水9之间的热交换是极为不利的。
发明内容
为能使EGR冷却器气侧与水侧能充分换热,使EGR冷却器的换热能力提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结构的EGR冷却器及其冷却管。
此发明主要涉及一种EGR冷却器:包括壳体和采用新型结构的冷却管,在壳体轴向的两端分别贴合了端板,在壳体内部沿壳体轴向方向布置了多个冷却管,这些冷却管的两端分别与两端的端板上的孔嵌入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管管壁上设有凹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凹槽为多个,且呈断续交错排列。从而形成螺旋效果。所述的多个凹槽与轴线之间的旋向角度θ可以在15°与90°之间。
所述的断续交错排列可以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每个凹槽均为环型槽,多个凹槽延轴向均匀设置。或者进而将上述的环型凹槽均匀打断形成。
所述的断续交错排列也可以是这样实现的:由单个螺旋凹槽、双螺旋凹槽或者多螺旋凹槽均匀打断形成。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凹槽也可以是连续的单螺旋凹槽、双螺旋凹槽或者多螺旋凹槽。
此发明也涉及一种用于EGR冷却器的新型结构的冷却管,此发明的冷却管的管壁上设有凹槽。为使不锈钢冷却管在保证紊流的面积尽可能大的前提下,同时尽量减少管内突棱对废气的阻力,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不锈钢冷却管上的凹槽旋向角度θ可以在15°与90°之间选择,凹槽节距P可以在6mm与15mm之间选择,而凹槽深度可以在0.4mm与1.0mm之间。冷却管的直径为6~14mm,壁厚为0.25~0.5mm,该不锈钢冷却管可以采用无缝钢管,也可以采用焊接成型的不锈钢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089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