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润滑油脂量注油机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09628.6 | 申请日: | 2006-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41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魏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万江航空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13/22 | 分类号: | F16N13/22;F16N13/16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于俊汉 |
地址: | 550018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调 润滑 油脂 注油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注油机,特别是一种可调润滑油脂量注油机。
背景技术:我公司开发的雨刮电机在装配时,一直以来对电机蜗杆和滑板涂抹润滑油脂的方法是:用毛刷在油桶内粘上润滑油脂,再将润滑油脂涂抹到电机的蜗杆、滑板上和机构连杆球套内。 这种涂抹润滑油脂的方法以下两个缺点:1、由于是人工涂抹,无法保证润滑油脂涂抹的定量性,从而导致电机和机构内涂抹的润滑油脂有多有少。有的涂抹润滑油脂较少,不能保证电机和机构的润滑,然而有的涂抹的润滑油脂又过多,造成浪费。2、由于润滑油脂是装在敝开的油桶内,容易混入灰尘及其它一些杂质,导致油脂不干净,涂抹到电机蜗杆和滑板上以及机构球套内后影响产品的质量。
我公司从国外进口的设备上带有注射润滑油脂的装置该装置能实现对产品零件的润滑,但不能控制每次注射油脂的数量,原因是该装置的注射油脂部分是一把油枪,当按下油枪的按钮开关后,油脂从油枪内被射出,松开按钮后,油脂停止被射出,因此每次对产品零件注射油脂完全靠操作者的感觉控制,使得每次注射油脂的数量不同。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润滑油脂量注油机,该注油机能实现对不同的产品和零件涂抹不同数量的润滑油脂,对同一种产品和零件确定注射油脂量后,每次注的油脂数量基本相同,从而实现定量注射油脂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构成:由油脂供给部分、油脂分配部分、气动部分和电气控制部分组成,立板20通过垫板21安装在底板23上,油缸18通过大支板15固定在立板20上,在油缸18的上方安装油筒盖8,在油筒盖8中间孔内安装油标12并由O型密封圈7密封,在油标12上安装活塞14,之间装有O型密封圈13,活塞14与油缸18内孔配合的活塞14上装有O型密封圈16,在油标12的下端装有限位螺母17,上端装有手把42,在油缸18的底部装有主油管41;
长直板6与立板20连接,横板9与长直板6连接,在长直板6上安装气动部分I3,在横板9上安装气动部分II5,气动部分I3和气动部分II5上的过滤减压阀11通过气管与两位三通阀10连接,气动部分II5上的两位三通阀10通过气管与油筒盖8内腔连通,气动部分I3上的两位三通阀10通过气管24与单向节流阀25连接,在过滤减压阀11上还装有气管24;
单向节流阀25与滑板储油腔26连接,在滑板储油腔26内装有塑料气管27,滑板储油腔26插入滑板导油罩33内并由螺母31固定,蜗杆储油腔28内装有塑料气管29并由螺母32固定在蜗杆导油罩34内,滑板储油腔26和蜗杆储油腔28通过支撑柱35与定位平板38连接并固定在底板23上,端挡板36和侧挡板37与定位平板38连接并固定在底板23上,2根分支油管40分别与蜗杆储油腔28、滑板储油腔26和主油管41连接。
在电气控制部分4的电气控制箱上装有电源指示灯43、保险盒44、电源开关45注油指示灯46、油缸压油时间开关47、滑板注油时间开关48和蜗杆注油时间开关49。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集机械、电气、气动为一体的涂油脂设备,设备主要由油脂供给部分、油脂分配部分、气动部分和电气控制部分组成,它可以根据不同的电机蜗杆、滑板和机构连杆调整机器的出油脂量,从而控制不同产品的零件的注油脂量,保证了对产品和零件进行充分的润滑,同时又不浪费润滑油脂。使用可调润滑油脂量注油机后,解决了原来人工用毛刷涂抹润滑油脂存在的问题,既保证了涂抹在电机蜗杆、滑板和机构连杆上润滑油脂的定量性,同时由于油脂是装在密封容器内的,所以保证了油脂的干净无杂质,确保了产品的质量。该设备操作简单,效率高,完全可以满足批量生产使用的要求,解决了我公司长期以来产品涂抹润滑油脂不能定量的问题。
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四大部分连接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3是电气控制箱外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万江航空机电有限公司,未经贵阳万江航空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096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