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炼钢污泥输送管道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11593.X | 申请日: | 2006-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95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胡钢;张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00 | 分类号: | F16L5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晓兵;李玉盛 |
地址: | 400080重庆市大渡口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炼钢 污泥 输送 管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管道,尤其是在冶炼钢铁中对炼钢污泥进行处理、输送的输送管道。
背景技术
炼钢污泥是指在炼钢生产过程中,含有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等细小金属氧化物颗粒的冷却水,其中的细小金属氧化物颗粒被抽吸入、落入冷却水或被冷却水冲击而进入冷却水中的。原来是将其作为一种废物,堆放在厂区内,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不能很好地加以利用,形成很大的资源浪费。而炼钢污泥铁品位高,一般均在50%以上,且含相当数量的CaO、MgO等有益化合物,其粒度均在1毫米以下,具有极高的回收利用价值,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现有技术中是用输送泵将炼钢污泥输送到污泥池内备用,如用螺旋输送泵泵送;但,由于金属氧化物颗粒的比重都很大,容易在输送管道中沉积,形成沉淀而使输送不畅或堵塞管道;特别是在转弯、拐角的地方,管道更容易形成沉淀而堵塞。而在炼钢污泥的浓度很高,或者炼钢污泥内含有容易起块的生石灰等情况下,转弯、拐角地方的管道更容易堵塞,更需要做改进;否则,因堵塞而引起的检修、维护等工作量异常大,将严重影响其输送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在转弯、拐角地方不容易堵塞、输送效果好的炼钢污泥输送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炼钢污泥输送管道,包括管道本体,其特征在于:在管道本体的转弯、拐角地方,设置螺旋弯管,将前、后两段管道本体连接起来;管道本体的进口端的空间位置在上,出口端的空间位置在下;
更进一步的特征在于:螺旋弯管内孔的直径比管道本体内孔直径大。
本实用新型的炼钢污泥输送管道,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特点:
1、在管道转弯、拐角地方形成一个下旋的螺旋式管道,有利于待输送介质依靠重力往前移动,具有良好的输送效果。
2、避免在管道转弯、拐角地方形成90°直转式拐点,平滑过渡,不容易形成堵塞点,具有良好的输送效果。
3、占用的立体空间较小,安装方便;维修方便、容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管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管道结构第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中,1—管道本体,2—直角弯头;
现有技术的输送管道,包括管道本体1,管道本体1的中间空洞作为待输送介质的通道,在其中运动;在输送管道的转弯、拐角地方,都设置直角弯头2,直角弯头2将两段不同方向的管道本体1连接起来。该种管道,在管道转弯、拐角地方形成90°直转式拐点,容易形成堵塞点,影响输送效果。
如图2中,1—管道本体,3—螺旋弯管,4—进口端,5—出口端;本实用新型管道结构具体实施例,包括管道本体1,在管道本体1的转弯、拐角地方,设置螺旋弯管3,将前、后两段不同方向的管道本体1连接起来,使管道本体1的进口端4比出口端5高,即管道本体1的进口端4的空间位置在上,出口端5的空间位置在下,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螺旋弯管3是弯曲的管道,其内孔的直径一般是均匀、相等的,对于特殊的输送介质,螺旋弯管3内孔的直径比管道本体1内孔直径大,既增大螺旋弯管3内孔的直径,使转弯、拐角地方更不容易形成堵塞。
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第一种实施例),前、后两段不同方向的管道本体1基本呈垂直相交,其运动方向改变90°;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第二种实施例),前、后两段管道本体1基本同向、大致平行或相交角度小于180°而大于160°,只是由于安装位置或工艺需要而增加该螺旋弯管3,该转弯、拐角地方更不容易形成堵塞;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中,前、后两段不同方向的管道本体1相交成锐角,其运动方向改变的角度小于90°。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不仅限于上述三种,只要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任何等同替换,都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115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座椅和后视镜联动调节控制单元
- 下一篇:锯齿形可活动晾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