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装有后耕双套耕刀的微型旋耕机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11650.4 | 申请日: | 2006-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32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建中 |
主分类号: | A01B33/02 | 分类号: | A01B33/02;A01B33/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付继德 |
地址: | 100039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有 后耕双 套耕 微型 旋耕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用耕作机具,特别涉及一种装有后耕双套耕刀的微型旋耕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售的微型旋耕机的旋耕轮为单套耕刀结构,使用这种旋耕机,在高速旋转耕作时,非常容易被稻茬、麦茬、杂草、杂物等紧紧缠绕或粘上大量泥土,而无法正常耕作,使得耕作人员不得不经常停机清理旋耕刀具上的缠绕物和泥块,既消耗体力又浪费时间,极大地影响工作效率,而且由于阻力太大,也会损坏发动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耕刀在高速旋转耕作时,能有效防止被稻茬、麦茬和其它异物缠绕或泥土粘黏的装有后耕双套耕刀的微型旋耕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装有后耕双套耕刀的微型旋耕机,包括发动机、变速箱、行走轮和旋耕轮,所述旋耕轮采用带前耕套刀和后耕套刀的双套耕刀结构,前、后双套耕刀在一条水平线上通过各自轮轴相互交叉地前后并排安装在旋耕机变速箱的尾部。在变速箱内的双数齿轮的驱动下,前排耕刀向前旋耕,后排耕刀向后旋耕或两套耕刀同时向前旋耕。所述相互交叉地前后并排安装的前、后双套耕刀的顶端离轮轴6-10cm;所述旋耕轮的双套耕刀的耕刀片与耕刀片之间的间距为5-7cm。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微型旋耕机安装了后耕双套耕刀,一次性耕作可达到以往微型旋耕机两次耕作才能达到的效果,耕地非常省力,机器自身可平稳耕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此双套耕刀安装时使两套耕刀相互交叉安装,在变速箱内的双数齿轮的驱动下,前排耕刀向前旋耕,后排耕刀向后旋耕,充分利用了两组刀片的相互剪切原理,解决了微型旋耕机一直难以解决的缠草、粘泥难题。后耕双套耕刀利用拉力原理,使后耕微型旋耕机直线耕地非常平稳,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套耕刀交叉安装总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套耕刀交叉安装俯视切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有后耕双套耕刀的微型旋耕机,包括发动机、变速箱、行走轮和旋耕轮,所述旋耕轮1采用带前套耕刀5和后套耕刀6的双套耕刀结构,前、后双套耕刀5和6在一条水平线上通过各自轮轴3相互交叉地前后并排安装在旋耕机变速箱2的尾部。所述旋耕轮1的双套耕刀必须相互交叉地前后并排安装在一条水平线上,在变速箱2内的双数齿轮4的驱动下,前排耕刀5向前旋耕,后排耕刀6向后旋耕。所述相互交叉地前后并排安装的前、后双套耕刀5和6的顶端离轮轴3为6-10cm,耕刀顶端轮轴3最好是8cm;所述旋耕轮1的双套耕刀的耕刀片7与耕刀片7之间的间距为5-7cm,耕刀片7与耕刀片7之间的间距最好是5cm。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旋耕机后耕双套耕刀前向、后向耕作技术。根据网上查询目前国内、国外还没出现微型旋耕机装有后耕双套耕刀的机器。本实用新型技术与现有微耕机比较有以下几大优点:第一、由于本实用新型技术采用了剪切原理,解决了微耕机后耕耕刀缠草、粘泥难题。第二、为了解决农民使用微型旋耕机劳累的问题,采用了拉力原理,双耕刀前、后反方向耕地,使机器直线行走耕地不用人力、机器自身也可耕地,解决了现有市场旋耕机的后耕机器直线耕地不稳定必须用人力控制的老大难问题。第三、本实用新型技术安装非常方便与市场上现有的耕刀安装方法是一样的。各种耕刀都可使用。安装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双耕刀轴心必须是在同一水平线上;在变速箱内的双数齿轮驱动下,前耕刀向前旋耕,后耕刀向后旋耕。
2、双耕刀相互交叉安装,为了安全,安装时前耕刀的顶端离后耕刀的轮轴应控制在8cm,后耕刀的顶端离前耕刀的轮轴也应控制在8cm。
3、双耕刀交叉安装,耕刀片与耕刀片的间距为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建中,未经郭建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116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