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高怠速废气排放检测工装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11896.1 | 申请日: | 200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76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林云;谭家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5/00 | 分类号: | G01M15/00;G01M15/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海华 |
地址: | 400023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高怠速 废气 排放 检测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高怠速废气排放检测辅助工装,尤其是用于474发动机在整车过线检测的高怠速废气排放检测辅助工装。
背景技术
由于现在欧三排放的车辆要求在整车过检测线时进行高怠速废气排放值检测。但目前,对于发动机在高怠速情况下的废气排放值检测只能在发动机出厂时进行,而无法在车辆过线检测时进行这项检测,因为高怠速废气排放值检测要求把发动机的转速值控制在某一值半分钟左右,而且转速的上下偏差不能超过50转/分,这种要求靠人工控制油门的方法无法保证,由此导致整车过检测线时不能进行发动机在高怠速情况下的废气排放值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检测工装,辅以本工装可以在车辆过检测线时实现发动机在高怠速状态下废气排放值的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发动机高怠速废气排放检测工装,它由定位搭接板和油门拉索调节机构组成,搭接板呈“L”形,其水平端部设有用于与发动机仓中置构件连接的卡槽,竖直段端部设有用于跨骑油门拉索金属套管的卡槽;油门拉索调节机构为穿过搭接板水平段螺纹孔的螺栓;螺栓下端设有挂钩,上端设有一个能拧动螺栓的螺母。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搭接板水平段焊接有与螺栓过孔相通的方形螺母,螺栓通过方形螺母与搭接板连接;所述能拧动螺栓的螺母为蝶形螺母,蝶形螺母与螺栓连成一体;所述用于与发动机仓中置构件连接的卡槽由焊接的“Z”形卡片与搭接板水平端组合而成。
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结构简单,成本增加不多,特别适合474发动机高怠速废气排放值整车过线检测,以及同类发动机高怠速情况下的废气排放值车辆过线检测。
在发动机处于高怠速时,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确保发动机的转速值控制在某一值半分钟左右,而且转速的上下偏差不超过50转/分,由此在车辆过线检测时,可以完成发动机在高怠速情况下的废气排放值检测,弥补了现有技术难以检测的不足。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图1左视图;
图3-图1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和图3,从图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由定位搭接板1和油门拉索调节机构组成。搭接板1呈“L”形,其竖直段的端部设有用于跨骑油门拉索金属套管的半圆形卡槽2,其水平端部设有用于与发动机仓中置构件连接的卡槽4,该卡槽4由焊接在搭接板1水平端的“Z”形卡片3与搭接板1端部组合而成或由搭接板直接加工而成,以使工装工作时与车体相对固定。油门拉索调节机构为一调节螺栓,螺栓6下端设有钩拉油门拉索钢丝绳的挂钩8,挂钩8套在螺栓的下部槽中并可以相对螺栓6自由转动。为了使挂钩8相对于螺栓6转动自如,在挂钩8与螺栓6之间涂敷润滑脂。
螺栓6竖向穿过搭接板1水平段中部的螺纹孔与之螺纹连接,在螺栓上端设有一个能拧动螺栓的蝶形螺母7,螺母7与螺栓6连成一体。由于螺栓6能在搭接板1的螺纹孔中自由旋转,这样转动蝶型螺母7就实现了螺栓6的上下动作。
考虑到搭接板1的厚度通常较薄,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在搭接板1水平段中部焊接有与螺栓过孔相连通的方形螺母5,螺栓6竖向穿过方形螺母5与搭接板1连接,以增强螺栓6上下动作的稳定性。
使用本实用新型,先通过卡片形成的卡槽把搭接板卡在发动机仓中置构件上,再把搭接板竖直段的半圆形卡槽骑在油门拉索的金属套管上,然后把螺栓调整到合适的上下位置,使挂钩能刚好勾住油门拉索的钢丝绳,向上调整螺栓,挂钩就往上拉动油门拉索的钢丝绳,油门拉索钢丝绳被拉紧后,发动机转速就开始上升,当转速达到高怠速废气排放值测量方法的规定值后,停止调整螺栓,这样就能使转速稳定在规定值。
本实用新型特别适合474发动机高怠速废气排放值整车过线检测,以及同类发动机高怠速情况下的废气排放值车辆过线检测;能使车辆在过检测线时,发动机的转速稳定在规定值,以便于进行车辆在高怠速状态下的废气排放值的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118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