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视网膜植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11906.1 | 申请日: | 200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48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迎;陈少军;阴正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A61F2/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小红 |
地址: | 400038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视网膜 植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眼科用的视网膜植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有关眼科的领域中,现有的视网膜植入器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给移植操作带来很多不便和不准确。例如移植片在移植器中的固定不稳,移植方向和速度难以控制,从而使视网膜移植操作困难,移植效果难以保证。1999年美国专利说明书US-5962027公开了一种视网膜细胞移植的方法,采用的是双管植入器从巩膜外通过活塞机械推压将视网膜细胞移植到宿主,存在以下缺点:①双管植入器要求的切口大,并且操作不便;②从巩膜外入路对脉络膜损伤大,出血多;③活塞机械推压力量无法精确控制。2000年美国专利说明书US-6045791公开了一种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移植的方法,采用的是将RPE细胞在体外培养在胶原层上,通过移植管吸入RPE细胞片,然后人工推压将RPE细胞移植到鼠视网膜下腔,也存在着对宿主损伤大,出血多和机械推压力量无法精确控制的缺点。并且以上两种植入器均无法完成全层视网膜组织片的移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精确的视网膜植入器,它不仅能在移植器中牢牢地固定全层视网膜组织移植片,而且可以方便、精确地控制移植时的方向和速度,降低移植的难度,提高移植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即一种视网膜植入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操作柄和固定管头,其中,操作柄内设有通道,操作柄的前端固接有带通孔的固定头,固定管头通过固定头与操作柄连接,固定管头包括固定内管和紧套在其表面的固定外管,并且固定外管的长度大于固定内管的长度,使固定内管口与固定外管口之间形成移植片固定腔,弯曲的移植头套在固定外管上并与固定内管相通,其前部呈105°~140°的角度弯折,液压管穿入操作手柄与固定管头上的固定内管相通。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精确的优点,它不仅能在移植器中牢牢地固定全层视网膜组织移植片,而且可以方便、精确地控制移植时的方向和速度,明显降低了移植难度,显著提高了移植效果。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移植头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移植头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移植头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移植头的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移植头的第五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中:1.操作柄;2.固定管头;3.固定头;4.固定内管;5.固定外管;6.固定腔;7.移植头;8.液压管;9.套管;10.定位孔;11.连接头;12.防滑凸台;13.防滑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操作柄1和固定管头2,其中,操作柄1内设有通道,操作柄的前端固接有带通孔的固定头3,固定管头2通过固定头3与操作柄1连接,固定管头包括固定内管4和紧套在其表面的固定外管5,并且固定外管5的长度大于固定内管4的长度,使固定内管口与固定外管口之间形成移植片固定腔6,弯曲的移植头7套在固定外管5上并与固定内管4相通,其前部呈105°~140°的角度弯折,液压管8穿入操作手柄1与固定管头2上的固定内管4相通。
参见附图1所示:在操作柄1的上部开有套管9放置口,套管的一端固定在操作柄1前端的固定头上,另一端位于操作柄1的定位孔10里,其中部外露于放置口;液压管8由外露于放置口的套管穿入操作柄内与固定内管4相通。
参见附图4所示:所述移植头7的最佳弯曲度数为120°。参见附图1或7所示:在液压管8上设置有连接头11。参见附图1或7所示:所述操作柄1上设置有防滑凸台12。参见附图1所示:所述操作柄1上设置有防滑凹槽13。
参见附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通过连接头与动力装置连接,其动力装置由连接管、活塞、转向开关、数字显示屏、电机和脚踏装置构成,再将所有管道内充满液体,检查密闭性后,操作者通过脚踏装置调节动力部分为回抽模式,将视网膜移植片平稳吸进移植头至固定管处,并迅速调整为固定模式。操作者手持操作柄,将移植头放入所需移植位置后,通过脚踏调整为推进模式并设定相应的推力大小,然后将移植片推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119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轮椅辅助装置
- 下一篇:点读机的喇叭声腔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