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风水冷双缸发动机气缸体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11981.8 | 申请日: | 200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34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胡大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大杰 |
主分类号: | F02F1/14 | 分类号: | F02F1/14;F02F1/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涂强 |
地址: | 400039重庆市南***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水 冷双缸 发动机 缸体 | ||
(一)、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上的部件,特别是一种双缸发动机上的气缸体。
(二)、技术背景
现有的农用机械、发电机中使用的通用发动机或摩托车发动机中,都有水冷结构,以摩托车水冷发动机为例,水冷发动机气缸体一般包括有缸体壳体和气缸套,气缸套与缸体壳体内壁之间围成一个环形水槽,通过水泵将冷却水从环形水槽泵到气缸头内,靠环形水槽内的水进行散热降温。在CN2573697Y中公布了一种名称为“水冷式并列双缸汽缸体进水口”的实用新型专利。它提供的方案为:缸体的横向中间位置设置有进水口,缸体内还设有在两个缸套之间的横向中间位置上对称的具有相同截面和长度的两条水道,该水道一端通进水口,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由缸体和缸套形成的水套相通。虽然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发动机的工作的可靠性,提升发动机的性能,但该结构的发动机存在着以下不足:该水套(即环形水槽)比较深,且气缸套与缸体壳体内壁之间固接的接触面积较小,它们之间的连接强度低,散热能力差。在使用过程中,一旦水套内缺水,水套内只有空气,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仅靠气缸套与缸体壳体的很小的接触面来向外传热,是远远不够的,在短时间内,因气缸套与缸体壳体的连接强度低而必然导致活塞“拉缸”、“脱缸”,烧熔活塞,甚至气缸套破裂、变形,气门杆也容易断裂,冲穿活塞,使曲轴和连杆变形。当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关技术人员在气缸套外套住一个气缸散热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连接强度,但在水套内缺水的情况下,散热能力仍然差,由于厚度有限,其连接强度仍然不够,因此,仍然容易造成上述的不足。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风水冷双缸发动机气缸体,它能够及时的通过水冷和风冷形式进行散热,防止气缸套脱落,避免活塞和缸体抱死而引起活塞“拉缸”和气门断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带两个气缸套的气缸体,其特征在于:在与气缸头下端面相对应的气缸体的上端面上,且在螺钉孔、漏油孔、气门顶杆孔、摇臂销螺丝固定孔所在的整体面积外侧设置有冷却水循环槽。
将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循环槽与气缸头下端面或气缸头下端面上的冷却循环槽一起构成冷却循环腔。本实用新型在这样使用的:在水泵的作用下,使水在水冷却循环腔内进行循环流动,当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气缸体内所产生的高热通过气缸套与冷却水循环腔内的水进行热交换,达到了降温和散热的目地。一旦冷却水循环腔内缺水,由于气缸套与气缸体内壁的接触面积大,仍然能通过气缸体向外散热,同时,冷却水循环槽设置螺钉孔、漏油孔、气门顶杆孔、摇臂销螺丝固定孔所在的整体面积的外侧,并且气缸套与气缸体之间的厚度足够,所以使得气缸套与气缸体之间的连接强度足够高,所以能够防止了气缸套的脱落,避免活塞和缸体抱死而引起活塞“拉缸”和气门断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冷却循环槽的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还可以是多个。所述的冷却水循环槽是可以是一个U形槽,也可以是C形槽、L形槽或环槽,还可以是根据客户的需要所设定的任意形状的异形槽。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使用它能够及时的通过水冷和风冷散热,防止气缸套脱落,避免活塞和缸体抱死而引起活塞“拉缸”和气门断裂。
(四)、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缸套;2.气缸体;3.螺钉孔;4.漏油孔;5.气门顶杆孔;6.摇臂销螺丝;7.冷却水循环槽;8.散热片;9.加强筋;10.过水通道;11.水嘴。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带两个气缸套1的气缸体2,其特征在于:在与气缸头下端面相对应的气缸体2的上端面上,且在螺钉孔3、漏油孔4、气门顶杆孔5、摇臂销螺丝6固定孔所在的整体面积外侧设置有冷却水循环槽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大杰,未经胡大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119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