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车架转向定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12026.6 | 申请日: | 200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57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1/00 | 分类号: | B62K21/00;B62K21/12;B62K19/32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方红 |
地址: | 400039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车架 转向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定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车架转向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在跨骑式摩托车或踏板式摩托车车架的转向立管比较短时,一般采用传统的外限位结构来进行转向限位,即方向柱下连接板上有左右两个限位柱,车架转向立管上焊有一支块限位,在车辆转动方向时,限位用的支块同限位柱接触,从而阻止车辆进一步转动,起到限位的作用。为了增加整车转向的导向精度,需要在车架设计时加长车架转向立管长度,而如果加长车架转向立管的长度后仍然采用此结构,即转向外限位结构,则会产生两个缺点:一是设计空间不够,二是限位结构加长导致强度不够,为此需要设计一种转向内限位结构来解决此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转向限位结构,在加长转向立管,增加整车转向精度的同时保持设计空间和限位的强度。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架转向定位装置,包括中空的方向柱和将方向柱包围于其中的中空的转向立管,其中在方向柱外围有方向限位块,转向立管内与方向限位块相对的一侧有向内弯曲的左凸出部和右凸出部,上述左凸出部和右凸出部均与方向柱外壁保持预定距离,左凸出部和右凸出部的末端与方向柱外壁的距离小于方向限位块在径向方向上的厚度,左凸出部和右凸出部的末端还分别与方向限位块的左端和右端保持预定距离,使得上述方向柱在向左或向右转动预定距离后因左凸出部和右凸出部的阻挡而停止转动。
方向柱与方向限位块可以是一体成形,方向柱与方向限位块也可以通过焊接、铆接、粘接中任一种连接方式连接,当然,其也可以通过其他合适的方式连接。
转向立管与左凸出部和右凸出部可以一体成形,或者转向立管与左凸出部和右凸出部通过焊接、铆接、粘接中任一种连接方式连接,当然,其也可以通过其他合适的方式连接。
上述左凸出部和右凸出部的末端端面与方向限位块的左端和右端端面相互对应,其在接触时可以相互配合,上述相对应的端面的形状最好是互补的,这样便可以在接触时紧密配合,使得车辆转动到极限时依然稳定。例如,上述方向限位块的左端端面和右端端面和该端面与方向柱的接触点处的切面可以是互相垂直的,相对应的左凸出部和右凸出部的末端端面与其互补。
上述方向柱基本为圆柱状,上述方向限位块的横截面可以是60°-120°的弧形,与方向柱紧密连接,上述转向立管基本为圆柱状,其左凸出部和右凸出部基本平行于平分方向限位块的中心轴线。
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于跨骑式摩托车,踏板式摩托车等车辆,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方向限位块和左、右凸起部的相互作用,在加长转向立管时,既可以增加整车转向的导向精度,保持良好的限位效果,而且结构可靠结实,强度适当。同时,由于这种内部转向限位结构中的方向限位块全部都包裹在车架的转向立管内面,因此可以起到很好的防尘效果。还有,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可以通过调节凸出部和方向限位块的长度来改变所要求的最大车辆转向角度,制造方便,结构实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对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从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转向立管的正面视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转向立管的侧面视图。
图1C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转向立管的L-L剖面视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方向柱的正面视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方向柱的N-N剖面视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装配后的转向立管与方向柱的侧面视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装配后的转向立管与方向柱左转向时的M-M剖面视图。
图3C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装配后的转向立管与方向柱右转向时的M-M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车技转向定位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120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