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辐射供冷暖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12080.0 | 申请日: | 200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01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卢军;陈金花;陈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D3/02 | 分类号: | F24D3/02;F24D17/00;F24D19/00;F24J2/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44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辐射 冷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辐射供冷暖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换热机组作为末端供水温度转换装置的辐射供冷暖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室内居住环境的舒适性要求日益上涨;全球性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使得“节能”成了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于是,具有舒适性和节能性的辐射供冷暖系统末端装置应运而生,逐渐蔓延至整个中国的各大中小楼宇中,并将陆续取代传统空调末端设备——风机盘管,成为新一代空调供冷暖末端装置。
然而,辐射供冷暖末端装置需要的是供冷季节提供<60℃的低温热水,供暖季节提供>室内空气露点温度的高温冷水;而冷热水机组、锅炉等传统冷热源所提供的多为低温冷水(7℃左右)和高温热水(>60℃),并不能满足辐射供冷暖末端设备的供水要求。倘若为辐射供冷暖空调末端设备再增设一套冷热源系统,则初投资将大大增加,并且原有的那些大型、昂贵、使用年限长的传统冷热源却遭到了闲置与浪费,经济性更差。
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而又可再生的能源,是未来的主要能源之一。我国对太阳能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一直被列为科技攻关项目,并已取得许多成果。而目前尚未有一套将太阳能集热设备与辐射供冷暖装置完美结合起来的系统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冷热水机组、锅炉等传统冷热源所提供的高温热水和低温冷水转换为辐射供冷暖末端装置能够使用的低温热水和高温冷水的换热机组作为术端供水温度转换装置,利用太阳能集热环路对末端供水进行预热处理的辐射供冷暖系统。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这样一种辐射供冷暖系统。该系统由太阳能集热器、外侧储热水箱、外侧循环水泵、水-水换热器、集气罐、内侧循环水泵、分水器、集水器、供水管、回水管、辐射盘管、调节阀、盘通管、盘通阀、补水管、其内有循环水的循环管路等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水-水换热器入口连接端与外侧储热水箱的右侧出口通过带有调节阀的管段相串联,水-水换热器出口连接端与内侧循环水泵入口串联在供水管上。本实用新型的集气罐入口连接在水-水换热器出口连接端与内侧循环水泵入口所连接的供水管段上,水-水换热器、内侧循环水泵、集气罐等构成一个换热机组。内侧循环水泵出口与分水器入口通过带有调节阀的管段相连接,辐射盘管分别连接于分水器、集水器的各一端,集水器出口与外侧储热水箱右侧入口通过带有调节阀的回水管相串联。本实用新型的外侧储热水箱右侧出口与水-水换热器入口连接端相连接的管路和集水器出口与外侧储热水箱右侧入口相连接的管路之间连接有带盘通阀的盘通管。本实用新型的外侧循环水泵入口与外侧储热水箱的左侧出口相连接,外侧循环水泵的出口与太阳能集热器入口相连接,太阳能集热器出口与外侧储热水箱左侧入口相连接,太阳能集热器、外侧循环水泵、外侧储热水箱等构成一个太阳能集热环路。带有调节阀的补水管分别布置在循环管路最低处和太阳能集热环路的最低管路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如下:
夏季供冷模式。首先关闭外侧储热水箱右侧出口到水-水换热器入口连接端的管段上的调节阀,关闭集热器出口到外侧储热水箱右侧人口端的管段上的调节阀,打开盘通管上的盘通阀,使开启内侧循环水泵、外侧循环水泵。使水-水换热器、集气罐、内侧循环水泵、水器、集水器、辐射盘管、盘通管、盘通阀等共同构成一个循环回路,而太阳能集热器、外侧储热水箱、外侧循环水泵共同构成一个太阳能集热环路。让冷水机组等传统冷源所提供的低温冷水通过水-水换热器的入口管接口进入水-水换热器,并使低温冷水在水-水换热器的管外流动,然后通过出口管接口流回冷水机组等传统冷源,使循环水在水-水换热器的管内与辐射供冷末端装置间流动,最后达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辐射供冷系统一样,通过埋设在室内的辐射盘管对室内进行供冷的目的。太阳能集热环路则吸收太阳能加热太阳能集热器中的水,由经布置在外侧储热水箱中的带有调节阀的出水管为人们提供生活热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120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