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玻璃纤维布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13806.2 | 申请日: | 2006-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117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晖麟;庄台福;范姜群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宏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3D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朦;方挺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纤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纤维布,尤其是一种具有单经纱线及双纬纱线编织的玻璃纤维布。
背景技术
已知,目前所使用的玻璃纤维布或玻璃布都是利用纺织技术由玻璃纤维纱编织而成,如美国第4,066,106号“SIZED WOVEN GLASSFABRIC”及第4,428,995号“GLASS CLOTH AND PREPREGCONTAINING SAME”的发明专利,而前述两件专利是利用单经玻璃纤维纱线及单纬玻璃纤维纱线交互浮沉编织下形成具有单经单纬的平织玻璃纤维布,且在单经玻璃纤维纱线及单纬玻璃纤维纱线交互浮沉重迭处形成有多个交织点,而每个交织点的周围形成多个孔隙。
由于上述的公知技术中都采单经单纬的编织方式,造成同一尺寸里的交织点及孔隙密度高,造成布质柔软度不佳,且在玻璃纤维布后续的含浸的处理过程中,使树脂无法快速的渗透到交织点及孔隙中,造成渗透性差。而且,交织点的密度高导致玻璃纤维布表面平整性差、延展性大,若是运用在多层印刷电路板压合制作及钻孔时,因延展大使印刷电路板的线距位移量大,所以在尺寸的稳定性上较差,易造成印刷电路板有短路或断路的现象发生。
另外,还有一种“用于印刷接线板的编织玻璃布及由其制成的印刷接线板”发明专利,其中编织玻璃布是利用双经玻璃纤维纱线及单纬玻璃纤维纱线编织而成,由于前述的双经玻璃纤维纱线在与单纬玻璃纤维纱线编织时,先将两玻璃纤维纱线利用捻线技术捻成一条双股纱,因此在编织时也是属于单经单纬的编织方式。所以,存在与上述两件美国专利相同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纤维布结构,通过对玻璃纤维布的编织方式重新改进,使编织完成的玻璃纤维布为具有较佳的柔软性、含浸性、渗透性、遮旋光性、机械性、耐热性及尺寸稳定性较优的玻璃纤维布。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玻璃纤维布结构,包括:单经纱线与双纬纱线,利用两条平行的双纬纱线与单经纱交互浮沉编织形成具有单经与双纬交互重迭的玻璃纤维布,在单经纱线与双纬纱线交互浮沉重迭处形成有多个交织点,并在每个交织点周围形成有多个孔隙。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降低经纬纱线交织点的线密度及厚度,并赋予玻璃纤维布柔软性及改善玻璃纤维布在涂布硅烷硅偶合剂于玻璃纤维布的交织点不容易渗透的缺点,赋予玻璃纤维布更高柔软性及改善对树脂涂布玻璃纤维布含浸性、渗透性及强化成品的机械性、耐热性、遮旋光性及改善成品的尺寸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玻璃纤维布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玻璃纤维布结构平面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玻璃纤维布结构的纱线断面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如下:
玻璃纤维布1 单经纱线2
双纬纱线3 交织点4 孔隙5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详细说明,现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玻璃纤维布结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玻璃纤维布结构,是将玻璃纤维纱线经织布机(图中未示)织造具有单经纱线2及双纬纱线3的玻璃纤维布1,该玻璃纤维布1利用单经纱线2及双纬纱线3的编织方式,可有效降低经纬纱线交织点4的线密度及厚度,并赋予玻璃纤维布1柔软性及改善玻璃纤维布1在涂布硅烷硅偶合剂于玻璃纤维布1的交织点不容易渗透的缺点,赋予玻璃纤维布1更高柔软性及改善对树脂涂布玻璃纤维布含浸性、渗透性及强化印刷电路板与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耐热性及改善印刷电路板与复合材料的尺寸稳定性。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玻璃纤维布结构立体图及平面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上述所提的玻璃纤维布1是利用单一条单经纱线2及两条平行双纬纱线3交互浮沉的平织方式,以形成具有单经与双纬交互重迭的玻璃纤维布1,在单经纱线2及两条平行双纬纱线3交互浮沉编织下,于重迭处形成有多个交织点4,并在每一交织点4周围形成较小的多个孔隙5。而前述所使用的经纬纱线2、3为E玻璃纤维纱(E-Glass yarns),纱支数介于2.75至204特克斯(tex),且纤维细度介于3到9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宏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德宏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138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型通信机房通风换气机组
- 下一篇:一种直接连接软管的进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