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疝修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0620115400.8 | 申请日: | 2006-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013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马颂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德灵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F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丹氢;张天舒 |
地址: | 100016北京市朝阳区酒***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修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组织中缺陷进行修复的装置,具体涉及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所用的修补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填充物(网塞)进行疝修补的疝修补装置和疝修补方法。
背景技术
疝是腹部肌肉薄弱或开裂的区域,导致脏器或组织经由薄弱点向体外突出形成。常见原因是有:先天性局部腹壁薄弱;后天性腹壁薄弱,如老年人;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者某些疾病引起长期腹压增加,如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引起的排尿困难及习惯性便秘等。
疝有很多种,可根据其在腹壁的位置或具体的成因分类。腹股沟疝是最常见的疝,长于腹壁的“内环”部位,男性较女性易于发病。
治疗疝的唯一方法是实施手术。修复疝的外科手术主要有两大类:张力修复和无张力修复。
采用张力修复时,医生在患者腹部疝的位置切口,将突出组织回纳到腹腔中,再将疝部缝合,即采用组织对组织的修补,费用低、操作简单,但术后痛苦大,恢复慢,且复发率较高,大约为10%-15%,因而以不再是主流的修补方法。
关于无张力修复已有多种方法,其中已经广泛接受的一种方法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1989年在美国新泽西州由Rutcow和Robbins医生率先开展此项手术,1993年美国巴德公司推出定型产品“巴德疝环充填式补片”双重加固方法,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手术方式,适用于腹股沟斜疝、直疝和股疝。
现有技术有多种网塞制品。例如美国外科公司无张力疝修补网塞(Surgipro Hernia-Mate*Plug System),该疝修补塞是预制成型的三维圆锥型外科产品,由单层的具有延展性的外层和附着在顶部的多个内层片组成,每一个包装内另外包括一片预成型薄片。
如图2所示,巴德公司提供的一种网塞制品外层有凹槽,内层有8个瓣状物,瓣状物会保持网塞的外形,该结构被称为“伞状结构”,但其外形基本上还是顶部略微钝圆的圆锥型。其凹槽设计可以使网塞适当打开或缩小,从而适应不同的缺损。采用该疝环充填式修补术过程简单介绍如下:
1.将网塞植入内环腹横筋膜后;
2.外瓣退至腹膜前间隙;
3.缝合内瓣至内环口腹横筋膜;
4.平片加强全腹股沟区。
上述产品存在有待改善之处:1)圆锥形设计容易对患者体内脏器造成压迫从而引发异物感,特别是对于身体偏瘦的患者,而上述“伞状结构”也仍然存在同样的问题;2)圆锥形状以及“伞状结构”填塞于腹腔,当受到腹腔内压力时,容易移位,从力学角度分析其不够稳定,对修补效果而言是不利的;3)当将网塞上沿与腹横筋膜缝合时,由于圆锥壁或“伞状结构”的壁部与腹横筋膜接近直角,其缝合具有一定难度,并且不易获得稳固缝合的效果。
另外,“伞状结构”还存在不稳定因素,其可因腹压过大造成外翻,因而成为引起疝复发的因素之一。
同时,实践中观察到,巴德预成型上层补片尺寸偏小,尤其对于较大缺损患者,修补中易造成牵拉力,影响手术效果。
另有Herniamesh补片产品,提供有一种具有圆形基底的三维塞子,或者提供长方形基底的塞子,用于开放疝修补。这类产品提供了的网塞部分与上文所述圆锥形或伞形结构相比,提供了一种平底短型结构。但是,该网塞部分与基底为一体,通过基底平片与腹壁连接。其不足之处在于,因为与基底为一体,造成网塞定位较为困难,并且仅借助基底固定,从而不能获双重修补的好处,修补强度不够理想,也不能解决网塞移位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主要问题集中在网塞的移位和因移位而导致的器官被侵袭以及发生的慢性疼痛和不适感。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与网塞固定不全、网塞过长过大、网塞底部不够平整有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即上述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以提供一种更容易为外科医生操作,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并且能进一步减小术后不适感,以及提高疝修补装置的固定效果,从而改善疝修复效果,并保障修复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网塞产品,加强固定网塞和减小消除或手术后不适与疼痛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疝修补装置,其包括:填充件,用于放置在腹膜前间隙并进行固定;以及预成型的上层补片,用于放置在腹壁表侧并进行固定,其中该填充件包括顶檐。
当将网塞上沿与腹横筋膜缝合时,可以通过在填充件上设置的顶檐与腹横筋膜缝合,从而对填充件进行固定,因此实现了对两个平行平面的缝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圆锥壁与腹横筋膜接近直角造成的缝合困难,并且可获得更为稳固的缝合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德灵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德灵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154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