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料分子闪蒸塔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15438.5 | 申请日: | 2006-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26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发明(设计)人: | 李艺;周鼎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艺 |
主分类号: | B01D3/06 | 分类号: | B01D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01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料 分子 闪蒸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液体蒸馏设备,尤其是油料蒸馏的设备。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油料蒸馏大多采用液体在反应釜内受热后进行液面逐步蒸发的方式进行蒸馏。这种方式的弱点是反应釜仅仅在釜的表面与热源接触,故接触面积小,能耗大,而且物料液体在釜内停留时间长而容易变质,
发明内容
发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让物料在盘管内流动且由盘管受热的新型蒸馏器,从而,使物料受热面积成倍扩大,可以达到快速受热、快速蒸发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在一个由内夹套(19)和外夹套(13)等组成的导热油储腔内,设置了若干盘旋的通油内盘管(11)和通油外盘管(10),由于盘管具有相当的长度且较细,容易迅速接受导热油的热量,让管内的液体快速达到所需汽化温度而迅速汽化;另外为了让受热的物料能顺利充分汽化与催化以及能将较重组份收集,又设计了一个汽化室(5)、催化室(2)和中间是空腔的内夹套(1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通油内、外盘管长度很长,一般在200米左右,它的展开表面积与同等体积的容器表面积大儿倍,故受热更充分、更快速,可以实现短时间汽化的要求,即液体从进料到汽化可在极短时间内实现,因此也避免了物体因受热过久而变质的问题,并且能大幅度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剖视图。
图2是外夹套结构图。
图3是上筛孔中空隔板、下筛孔中空隔板结构图。
图4是催化室、气化室结构图。
图5是喷汽管结构图。
图中1.封头,2.催化室,3、温度计接口,4.筛孔隔板,5汽气化室,6.固定套,7.螺丝,8.喷汽管,9.上筛孔中空隔板,10.通油外盘管,11.通油内盘管,12.阀门,13.外夹套,14.阀门,15.排料管,16.通油内盘管外接头,17.底密封板,18.下筛孔中空隔板,19.内夹套,20.导热油进管,21.连管,22.阀门,23.通油外盘管外接头,24.通油内、外盘管连接头处,25.支撑板,26.上环形中空密封板,27.导热油出管,28.视镜固定管,29.压力表接口,30.出油汽管,31.筛孔,32.中空孔,33.喷汽管出口,34.法兰,35.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催化室(2)焊接在汽化室(5)上部;汽化室(5)焊接在外夹套(13)上部;外夹套(13)是一个用铁板卷成的圆柱体,底部用底密封板(17)焊实,在底密封板(17)稍上部位焊接有下筛孔中空隔板(18);上部用中部是空孔的上环形中空密封板(26)焊接;在上环形中空密封板(26)的稍下部位焊接着上筛孔中空隔板(9)。用铁板卷成的底部密封上部呈敞开式的圆柱形内夹套(19)的上部套入上环形中空密封板(26)、上筛孔中空隔板(9)的中心孔内并焊牢;下部套入下筛孔中空密封板(18)的中心孔内焊牢;通油内盘管(11)固定在内夹套(18)的外侧壁上;通油外盘管(10)固定在外夹套(13)的内侧壁上;内夹套(19)的下部套入下筛孔中空隔板(19)中空空孔内并焊接,上部套在上筛孔中空隔板(9)中部孔内且顶部同样套入环形中空密封板(26)内并焊接;喷汽管(8)的一端有喷汽管出口(33),该管上部套入夹套管(6)内并伸入汽化室(5)内,下部通过与通油内盘管外接头(16)连接。(27)是出导热油管,通过外夹套(13)上部外侧且伸入上环形中空密封板(26)和上筛孔中空隔板(9)之间焊接。(15)是排料管,穿过外夹套(13)外侧并与内夹套(19)底部贯通后焊接。(20)是导热油进管,一端贯通外夹套(13)底部外侧并焊牢。封头(1)的上部焊接有出油汽管(30),该封头用螺丝与催化室(2)固定。(28)是视镜固定管,焊接在汽化室的两侧,温度计(3)、压力表接口(29)焊接在催化室的两侧。(4)是筛孔隔板,固定在气化室(5)上部。(25)是支撑板,焊接在外夹套(16)上部外侧。(14)是阀门,固定在排料管(15)的外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艺,未经李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154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浮筒轮轨式海浪驱动装置
- 下一篇:皮圈钳口压力可变牵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