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线制电子开关供电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18432.3 | 申请日: | 2006-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60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谭定忠;邹继超;李印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玛德利智能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00 | 分类号: | H03K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线 电子 开关 供电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线制电子开关供电电路,主要用于电子墙壁开关,属于电学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二线制(无零线输入的)电子墙壁开关除供电电路之外的其他电路(如控制电路、驱动元件等)的供电是采用在开关关闭时由关态供电电路在电力线路的电压回路中取电的供电方法(即关态供电方法,其电路称为关态供电电路),在开关开启时由开态供电电路在电力线路的电流回路中取电的供电方法(即开态供电方法,其电路称为开态供电电路)。关态供电方法一般采用阻容降压整流滤波或变压器降压整流滤波,当开关关闭时由于开关的控制电路需要维持正常待机工作而消耗较小的功率,而在开关开启的瞬时开关消耗较大的功率,对于继电器作为开关的驱动元件来说更是如此。即使控制电路及微控制器在开关关闭时待机功耗很低,为了保证开关的正常开启需将关态供电电流设计的比较大,大于等于开关的最大工作电流,否则开关开启的瞬时电压迅速下降使得控制电路不能继续正常工作。因此,在开关关闭时仍有较大的待机电流流过开关,当负载为节能灯及日光灯时灯具会发生闪烁现象。为了不使灯具闪烁,有的采用在负载两端并联阻容元件作为负载连接器的方法,这就增加了安装难度,使电子开关难以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线制电子开关供电电路,在开关关闭时提供很小的电流给控制电路用以维持待机工作,当开关开启的瞬时先由控制单元控制关态供电单元提供较大的工作电流给控制单元和驱动元件使开关开启,转入开态供电状态;当开关关闭时控制单元控制关态供电单元提前进入大电流工作状态,迅速补充开关关闭瞬时控制单元和驱动元件消耗的功率,使电源滤波电容两端的电压维持在额定值。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二线制电子开关供电电路,包括开态供电单元、关态供电单元及稳压滤波单元,其特征在于:关态供电单元还包括瞬态电流控制电路,当开关开启的瞬时先由控制单元的控制端口发出控制信号给与其相连的瞬态电流控制电路,瞬态电流控制电路在瞬时通过稳压滤波单元提供较大的工作电流给控制单元和驱动元件,再由控制单元控制驱动元件使开关开启,转入开态供电状态;当开关关闭时控制单元控制关态供电单元提前进入大电流工作状态,迅速补充开关关闭瞬时控制单元和驱动元件消耗的功率,使电源滤波电容两端的电压维持在额定值,然后瞬态电流控制电路维持很低的电流供控制单元进入休眠待机状态使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只要控制单元保证有足够低的静态功耗,就可以通过瞬态电流控制电路既能使开关的静态电流控制到最低限度以维持开关系统进入休眠待机,又能在开关开启瞬时提供充足的工作电流给控制单元和驱动元件,使开关准确开启,解决了负载灯具闪烁的问题,而且不用安装负载阻容元件,可方便直接替换普通开关,适合各种灯具使用,使二线制电子开关的推广应用成为可能。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AC-DC变换电路可采用常用的阻容降压、整流方式进行电压变换,可用全波整流,也可用半波整流。AC-DC变换电路的输出端接瞬态电流控制电路的输入端IN。瞬态电流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既关态供电单元的输出端)OUT和开态供电单元的输出端均与稳压滤波单元的VCC连接。经稳压滤波单元输出的稳定直流电压VCC加在与其连接的电流控制输入端口。控制单元的电流控制输出端口与瞬态电流控制电路的电流控制输入端口Ctrl连接。
瞬态电流控制电路包括R1~R4、场效应管Q1和Q2、电容C1、二极管D1;二极管D1的正极作为瞬态电流控制电路的输入端IN,负极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和R1的一端连接;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R3的一端连接,R3的另一端与R4的一端连接形成瞬态电流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口OUT。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R2连接,R2的另一端与R1的另一端及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场效应管Q2的栅极与R4的另一端及C1的一端连接,并作为瞬态电流控制电路的电流控制输入端口Ctrl;场效应管Q2的源极与C1的另一端连接形成公共地并与开关各单元的直流公共地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玛德利智能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玛德利智能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184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杯纺纱机的锥形筒子卷绕传动装置
- 下一篇:金属件加工永磁工作台导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