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真空瓶塞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2876.4 | 申请日: | 2006-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10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惠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惠清 |
主分类号: | B65D39/00 | 分类号: | B65D39/00;B65D8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敏 |
地址: | 澳大利*** | 国省代码: | 澳大利亚;AU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瓶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用真空瓶塞。
背景技术
现今市场上使用的传统瓶塞多为直接插入瓶口达到密封目的的瓶塞,它的不足在于:1)瓶塞插入后,瓶内仍残存空气,空气中含有可能会导致瓶内所装物质引起化学反应的气体,导致瓶内物质变质;2)瓶塞与瓶口密封不良,容易从缝隙跑气,导致瓶内物质变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为解决传统瓶塞的缺陷,利用抽气减压的原理,把瓶内气压抽出形成内部真空状态,从而避免瓶内物质变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密封用真空瓶塞,外型呈圆锥体,由气嘴组件、筒身组件、手柄组件三大工作部分组成,三组件呈同轴配合,气嘴组件由气嘴、气嘴活塞、气嘴胶圈组成,筒身组件由筒身、介子、径圈、胶圈组成,手柄组件由压片、手柄头、手柄帽组成,气嘴呈圆筒状,内部嵌套有气嘴活塞和气嘴胶塞,气嘴组件嵌入筒身组件下部分,手柄头下部分呈圆柱杆状结构,套上介子和封气用胶圈后插入气筒中,胶圈控制气筒单向进气,手柄与简身间存在环形间隙,形成气腔,筒身内部下方有一台阶孔,中间留有气孔,气嘴组件嵌入筒身下部分的台阶孔内,气嘴与气孔同轴,筒身外部上方带有外螺纹,拧入带有内螺纹的径圈,径圈具有径向排气孔,径圈呈圆锥体状,上方与手柄帽相接,下方与胶圈相接。
优选的是,手柄部分由压片与手柄头连接后套入手柄帽套扣位连接,手柄帽直径与径圈相接处直径一致。
优选的是,气筒与气嘴部分外面套有胶套,胶套底部中心有气孔。
有益效果:使用时,将胶套部分紧密塞入瓶口,拉起手柄抽气,瓶内空气从胶套底部气孔抽出,抽出空气通过气嘴活塞和气嘴胶塞进入气筒,通过胶圈、介子,从径圈的排气孔位置排出。此时瓶内气压变小,胶圈与气嘴活塞限制抽出空气的倒流,手柄由于气筒内外气压差自动回复。如此往复抽动手柄,将瓶内抽成真空。
附图说明
图1为真空瓶塞的分解图
图2为真空瓶塞的主视图
图3为真空瓶塞的右视图
图4为真空瓶塞的A-A剖视图
图中:1-压片,2-手柄头,3-手柄帽,4-介子,5-径圈,6-胶圈,7-筒身,8-气嘴胶塞,9-气嘴活塞,10-气嘴,11-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由气嘴组件、筒身组件、手柄组件三大工作部分组成,三部分组件呈同轴配合。气嘴组件由气嘴10、气嘴活塞9和气嘴胶塞8组成,筒身组件由筒身7、介子4、径圈5、胶圈6组成,手柄组件由压片1、手柄头2、手柄帽3组成。气嘴10呈圆筒状,内部嵌套有气嘴活塞9和气嘴胶塞8。手柄头2下部分呈圆柱杆状结构,套上介子4和封气用胶圈6后插入筒身7中,胶圈6控制气筒单向进气。手柄2与筒身7间存在环形间隙,形成气腔。筒身7内部下方有一台阶孔,中间留有气孔。气嘴10嵌入筒身7下部分的台阶孔内,气嘴10与气孔同轴。筒身7外部上方带有外螺纹,拧入带有内螺纹的径圈5,径圈5具有径向排气孔,径圈5呈圆锥体状,上方与手柄帽3相接,下方与胶套11相接。上方直径与手柄套3一致,下方直径与胶套11一致。手柄部分由压片1与手柄头2连接后套入手柄帽3扣位连接。筒身7与气嘴10部分外面套有胶套11,胶套11底部中心有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方案是:首先装气嘴组件部分,把气嘴活塞9放进气嘴10然后塞入气嘴胶塞8;其次装配手柄组件部分,将压片1和手柄头2用超声波仪连接,再套上手柄帽3用扣位连接,然后套上胶圈6;最后装筒身组件,将装好的气嘴10用超声波仪连接在气筒7上,然后塞上装好的手柄,套上介子4,然后将筒身拧上径圈5,最后把胶套11加胶水套在筒身外。
使用时,将胶套11紧密塞入瓶口,拉起手柄2抽气,瓶内空气从胶套11底部气孔抽出,抽出空气通过气嘴活塞9和气嘴胶塞8进入气筒7,通过胶圈6、介子4,从径圈5的排气孔位置排出。此时瓶内气压变小,胶圈6限制抽出空气的倒流,手柄2由于气筒7内外气压差自动回复。如此往复抽动手柄,将瓶内抽成真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惠清,未经李惠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28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目测比色卡
- 下一篇:核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中的双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