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机开关下弹释放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3424.8 | 申请日: | 2006-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52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九方石油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H01H3/26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建华 |
地址: | 163316黑龙江省大***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开关 释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测井时所用的一种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在测井时与测井仪器配合使用的释放同位素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田测井时,经常需要使用与测井仪器配合使用的释放同位素的装置,通称为电机释放器。现有的电机释放器由电机总成和释放总成两部分组成,它的连接和脱开的方式,也是插接式,其传动方式为用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一个连杆,连杆的另一端是右旋外螺纹,螺纹上装有堵源伐,伐上装有两个对称的导向肖轴,此肖轴含在外壳体的直槽内,这样,当电机反转时,堵源伐做直线运动逐渐退出封堵位置,敞开释放口后,同位素放出,再次使用时,需用专用工具反方向转动连杆,使堵源伐逐渐进入到封堵位置。从现场使用后反映出的主要缺点为:首先,测一次井,电机工作时间在20分钟左右,因工作时间较长,加重了电机的损耗,为保下井成功率,需经常更换电机,既加大了使用成本,又增加了维修量,增加了操作工人受同位素辐射的时间;其次,每次灌装同位素时,需要人工反转连杆,也要几分钟时间才能完成。同样增加了工人受辐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测井用电机释放器使工人受辐射时间长、维护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开关下弹释放器,该种电机开关下弹释放器将电机作为开关来使用,工作时,电机旋转1/4圈左右,耗时2~3秒钟,即可完成释放动作。具有提高电机使用寿命、减少、维修量、减少了工人受辐射的时间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种电机开关下弹释放器,总体上也包括电机总成和释放总成,其中所述电机总成的外壳由密封筒和插接头组成,两者之间螺纹联结,其腔内由触点、触点绝缘套、压帽、电机固定套、电机、连轴节、轴承档帽、推力轴承、密封套压帽、密封套、传动杆、开关拨动头、卡爪、弹簧片组成,所述触点与触点绝缘套螺纹连接,触点绝缘套、电机与电机固定套用螺钉固定,电机输出轴与传动杆之间用连轴节连接,推力轴承装在传动杆上,轴承档帽与插接头螺纹连接,挡住轴承;开关拨动头与传动杆用销子铆牢成一体。卡爪套在肖轴上,肖轴与插接头铆接。
所述释放总成的外壳由插接套、源筒、释放短接、弹簧盒、尾帽组成,其腔内由拉杆、拨肖、堵片、凡尔弹簧、弹簧档片、活动门、活动门拨丁、堵源伐、压簧、压簧档片、螺母组成,所述拨肖为弹簧肖,插入拉杆的横孔内成为一体,堵片、凡尔弹簧、弹簧档片与插接套组成一个单流凡尔,弹簧档片与插接套的细脖铆死,活动门拨丁与活动门螺纹连接,拉杆与堵源伐螺纹连接,压簧和弹簧档片穿在堵源伐的轴上,螺母装在堵源伐轴的外螺纹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方案,将电机作为开关来使用,释放总成的释放动作是靠压缩弹簧的下弹,使堵源伐离开封堵位置,敞开释放口,达到释放目的。工作时,电机旋转1/4圈左右,耗时2~3秒钟,即可完成释放动作。这样对电机的磨损是微乎其微的,极大的提高了电机的使用寿命,无需经常更换,降低了成本,减少了维修量。此外,再次使用时,上提拉杆的动作极为简便,也是在瞬间即可完成,减少了工人受辐射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A-A面的剖视图。
图中1-电机总成,2-释放总成,10-1密封筒,102-插接头,103-触点,104-触点绝缘套,105-压帽,106-电机固定套,107-电机,108-连轴节,109-轴承档帽,110-推力轴承,111-密封套压帽,112-密封套,113-传动杆,114-开关拨动头,115-卡爪,116-弹簧片,201-插接套,202-源筒,203-释放短接,204-弹簧盒,205-尾帽,206-拉杆,207-拨肖,208-堵片,209-凡尔弹簧,210-弹簧档片,211-活动门,212-活动门拨丁,213-堵源伐,214-压簧,215-压簧档片,216-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九方石油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大庆九方石油仪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34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