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二十四档变速箱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4550.5 | 申请日: | 2006-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23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大举 |
主分类号: | F16H3/22 | 分类号: | F16H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3335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用二 十四 变速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拖拉机、汽车多用变速箱,它适用于直联传动且带动末端驱动轮的机车。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生产的拖拉机变速箱其档位变速是八个前进档及两个倒退档,田间作业档位变速跨距大,发动机燃料能耗高,运输时安全性能低,无减振弹簧板,车身振动性大,速度慢,效益低;汽车运输速度快,安全性能好,不能农田作业。其不能满足市场的发展及用户的使用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机车多功能二十四档变速箱,它能够实现农田作业十二个前进档及四个倒退档,档位变速跨距小,农田作业性能好,运输作业十二个前进档及四个倒退档,档位变速跨距小,适合于不同坡度路面的行驶速度,安全性能好,可实现二十四个前进档及八个倒退档的档位变速,缩小档位变速跨距,降低了发动机的燃料消耗。并且设计有差速联锁,能使机车两驱动轮同速前进,克服了单侧驱动轮滑转,机车不能通过泥泞路带的缺点,使机车顺利通过泥泞路带。从而达到农忙时可农田各种作业的速度要求,农闲时跑运输拉货物的高效益,提高了机车的使用功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解决方案:变速箱内前半部设置的与箱体相连接的III轴、II轴、I轴、IV轴、V轴、VI轴、VII轴前半部、VIII轴,变速箱后半部设置的与箱体相连接的VII轴后半部,VII轴前至变速箱前端后至变速箱后端为一根轴,差速器及差速器左右半轴,X轴是变速动力末端传递轴,为两根原理相同的轴,各设置在变速箱后半部下方两侧,各通过左右联传轴与驱动轮连接。I轴前端通过离合器与发动机连接,其上依次安装有III IV档双联滑移齿轮,I II档滑移齿轮;II轴上依次安装有I档被动齿轮与I轴上I II档滑移齿轮相啮合,减速主动小齿轮;III轴上依次安装有I档减速主动齿轮与IV轴上II档被动齿轮常啮合,减速被动大齿轮与II轴上减速主动小齿轮常啮合;IV轴上依次安装有IV档被动齿轮与I轴上III IV档双联滑移大齿轮相啮合,III档被动齿轮与I轴上III IV档双联滑移小齿轮相啮合,II档被动齿轮与I轴上I II档滑移齿轮相啮合;V轴上依次安装有减速被动大齿轮与IV轴上IV档被动齿轮常啮合,减速主动小齿轮;VI轴上依次安装有中速主动齿轮与V轴上减速主动小齿轮常啮合,倒退档主动齿轮与VII轴上倒档中间齿轮常啮合,低速主动齿轮;VII轴前半部依次安装有中高速滑移齿轮分别与IV轴上III档被动齿轮相啮合,及VI轴上中速主动齿轮相啮合,低速滑移齿轮分别与VI轴上低速主动齿轮相啮合,及VIII轴上倒档中间齿轮相啮合;VII轴后半部两侧各安装有转向差速联锁滑转齿轮及转向差速联锁啮合套,中间安装有滑移齿轮与差速器齿轮相啮合,差速器顺向设置在变速箱内后半部的中间,由轴承支承在箱体上,差速器两侧各设置半轴,半轴的内端与差速器内半轴齿轮相连接,两根半轴上外侧各安装有快速主动大齿轮分别各与VII轴上转向差速联锁滑转齿轮常啮合,内侧各安装有慢速主动小齿轮;两根X轴上各安装有快慢速双联滑移齿轮,两对双联滑移齿轮共用一个快慢速档杆操作,两对双联滑移齿轮外侧小齿轮各与半轴上快速主动大齿轮相啮合,组成快速,运输作业使用,两对双联滑移齿轮内侧大齿轮各与半轴上慢速主动小齿轮相啮合,组成慢速,农田作业使用;从而获得二十四个前进档及八个倒退档的档位变速。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在于提供一种车用二十四档变速箱,它能够克服现有的拖拉机在农田作业档位变速跨距大,发动机燃料能耗高,运输作业速度慢,效益低,安全性能差,运输汽车在公路上跑高速运货物而不能帮助农田作业生产的缺点。本变速箱设计有农田作业用的慢速十二个前进档及四个倒退档,又设计有运输作业用的快速十二个前进档及四个倒退档,由于变速档位的增加,档位变速跨距小,可使用户根据不同的作业负荷要求变换速度,合理选择工作速度,节约发动机燃料的消耗,从而获得农忙时各种农田作业,农闲时跑高速运货物的经济利益。还设置有差速联锁,能使机车顺利通过泥泞道路以及提高农田作业的效率,从而提高了机车的使用功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结合附图加以详细说明。
图1为车用二十四档变速箱动力传递路线和齿轮啮合关系总图。
图2为变速箱前半部动力传递路线和齿轮啮合关系示意图。
图3为变速箱后半部动力传递路线和齿轮啮合关系示意图。
图4为变速箱前半部各轴,轴孔位置示意图。
图5为变速箱后半部各轴,轴孔位置示意图。
实施方式 变速箱体内前半部自下而上呈顺向设置有III轴6、II轴4、I轴1、IV轴11、V轴13、VI轴16、VII18轴前半部,VII轴21;VII轴18前至变速箱前端后至变速箱后端为一根轴,变速箱内后半部自上而下呈顺向设置有VII轴18后半部、差速器35及左右半轴31,X轴33、X轴34为两根原理相同的变速动力末端传递轴。工作时变速箱内各轴的传动路线如下:当发动机动力通过离合器传递到变速箱I轴1并带动I轴传动,I轴1上的III IV档双联滑移齿轮9a与IV轴11上的IV档被动齿轮12啮合,带动IV轴11转动,组成IV档;I轴1上的III IV档双联滑移齿轮9b与IV轴11上的III档被动齿轮10啮合,带动IV轴11转动,组成III档;I轴1上的I II档滑移齿轮2与IV轴11上的II档被动齿轮25啮合,带动IV轴11转动,组成II档;I轴1上的I II滑移齿轮2与II轴4上的I档被动齿轮3啮合,带动II轴4转动,II轴4上的主动小齿轮5与III轴6上的被动大齿轮7常啮合,带动III轴6转动,III轴6上的主动小齿轮8与IV轴11上的II档被动齿轮25常啮合,带动IV轴11转动,组成I档;称为主变速。IV轴11上的III档被动齿轮10与VII轴18上的中高速滑移齿轮19啮合,带动VII轴18转动,组成高速;IV轴11上的IV档被动齿轮12与V轴13上的被动大齿轮14常啮合,带动V轴13转动,V轴13上的主动小齿轮15与VI轴16上的中速主动齿轮17常啮合,带动VI轴16转动,VI轴16上的中速主动齿轮17与VII轴18上的中高速滑移齿轮19啮合,带动VII轴18转动,组成中速;VI轴16上的低速主动齿轮24与VII轴18上的低速滑移齿轮22啮合,带动VII轴18转动,组成低速;VI轴16上的倒退档主动齿轮23与VII轴21上的倒档中间齿轮20常啮合,带动倒档中间齿轮20转动,VII轴21上的倒档中间齿轮20再与VII轴18上的低速滑移齿轮22啮合,带动VII轴18转动,组成倒退档;称为副变速。发动机的动力经过主副两级变速由VII轴18传递到变速箱后半部,VII轴18后半部两侧的转向差速联锁啮合套27与转向差速联锁滑转齿轮28是常分离的,转向差速联锁滑转齿轮28在VII轴18上滑转。VII轴18上中间滑移齿轮26与差速器齿轮35啮合,带动差速器35转动,差速器由其内部的行星齿轮及半轴齿轮的作用将传递的动力分配给左右半轴31,带动左右半轴31转动,当机车转弯或在不平坦的道路及地面上行驶时,能自动使两侧驱动轮转速不同,便于机车顺利转弯。当VII轴18上中间滑移齿轮26与差速器齿轮35分离时,VII轴18上两侧的转向差速联锁啮合套27各与转向差速联锁滑转齿轮28接合,各带动转向差速联锁滑转齿轮28转动,转向差速联锁滑转齿轮28各与半轴31上的快速主动齿轮29常啮合,各带动半轴31转动,即组成差速联锁;当机车通过泥泞道路时,差速联锁能使左右驱动轮同一速度转动,提高了机车顺利行驶泥泞路面的通过能力;提高了机车的使用功能。左右半轴31上的快速主动大齿轮29各与X轴33、X轴34上的快慢速滑移齿轮32a啮合,各带动X轴33、X轴34转动,组成快速;左右半轴31上的慢速主动齿轮30各与X轴33、X轴34上的快慢速滑移齿轮32b啮合,各带动X轴33、X轴34转动,组成慢速;X轴33、X轴34上的双联滑移齿轮32共用一根变速档杆操作,称为三级变速。从而实现了二十四个前进档及八个倒退档的档位变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大举,未经李大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45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游泳学习器(救生器)
- 下一篇:一种治疗死精性不育症的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