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两种加热方式的细旦丝喷丝板清洗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5071.5 | 申请日: | 200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487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金德贵;聂德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化纤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4/04 | 分类号: | D01D4/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沈戟 |
地址: | 224022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加热 方式 细旦丝喷丝板 清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纤行业的前纺过滤设备中的喷丝板的清洗装置,特别是各种圆形、异形微孔细旦丝喷丝板的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细旦丝喷丝板的清洗装置,如三甘醇清洗装置,含有筒体、筒盖,筒体外包裹了一圈冷却套,筒体上设有加料口、溢流口、冷凝器接口、废料排放口、检修口,电加热器安装在筒体的下部,筒体内有搁板。三甘醇清洗装置清洗细旦丝喷丝板的工艺如下:
因为化纤高分子聚合物在热态下容易从细旦丝喷丝板表面被铲括下来,铲括得越干净,后面对细旦丝喷丝板上的喷丝孔中的化纤高分子聚合物的清洗就越容易。所以,首先将纺丝组件在热态下全部拆开,在热态下把细旦丝喷丝板表面的化纤高分子聚合物清除;
将细旦丝喷丝板有规则地放在吊篮中;
向三甘醇清洗装置的筒体内加入70-75%容积的冷三甘醇溶液;
将装有细旦丝喷丝板的吊篮放入三甘醇清洗装置的筒体内,关闭筒盖,打开通往冷凝器的冷却水阀;
对筒体内的三甘醇溶液进行加热,加热到它的沸点值275℃左右时,保持4--5小时左右的时间后,系统自动停止加热;
让细旦丝喷丝板在三甘醇清洗装置内自然冷却,或打开通往夹套的压缩空气进行强制冷却;
三甘醇溶液的温度下降到80℃以下时,取出装有细旦丝喷丝板的吊篮;
将从三甘醇清洗装置内取出的装有细旦丝喷丝板的吊篮放至碱液槽中清洗,或用清水冲洗,或用超声波清洗。
由于三甘醇溶液的挥发性较差,所以对细旦丝喷丝板上的化纤高分子聚合物的溶解效果差,溶解的速度也慢,三甘醇溶液一直在0.05MPa低压下工作,造成清洗效果不理想,为取得较好的清洗效果,必须多次重复上述的清洗过程,而且重复清洗时必须将用过的三甘醇溶液排放干净,换上干净的三甘醇溶液,清洗的效率低,三甘醇清洗炉对细旦丝喷丝板的清洗时间为10小时左右,即使如此,细旦丝喷丝板的清洗合格率也还是较低,如孔径在0.15μm以下的细旦丝喷丝板的清洗合格率仅为50%左右。三甘醇溶液在使用过程中为开路,有少量汽化的三甘醇排放至大气中,对环境有轻微污染。由于对筒体内的三甘醇溶液进行加热仅靠电加热器进行,所以当电加热器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必须使整个清洗装置停止作业,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双重加热系统、工作效率高的带有两种加热方式的细旦丝喷丝板清洗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含有筒体、筒盖,筒体上部有乙二醇溶液自动添加口,筒体的下部安装了电加热器,筒体内有搁板,筒体与乙二醇溶液回收装置相通连,筒体外侧包裹了一圈夹套,夹套内装有导热介质。
夹套的上部安装了导热介质进口,夹套的下部安装了导热介质出口。
夹套上部的导热介质进口与导热介质输入管相通连,导热介质输入管上安装了控制筒体内乙二醇温度的薄膜调节阀。
薄膜调节阀两端装有检修阀,薄膜调节阀、检修阀与手动阀并联。
乙二醇溶液自动添加口与加料管连接,加料管上安装了可调节、控制乙二醇加入量的数显式涡街流量计。
数显式涡街流量计上并联连接了手动阀门。
本实用新型是专门为采用乙二醇溶液作为清洗溶液而设计的细旦丝喷丝板的清洗装置,适合于孔径在0.15μm左右细旦丝喷丝板的清洗,清洗合格率达100%,清洗时间仅为5小时,与三甘醇溶液清洗相比可节省一半时间,节约能源30%以上,每次清洗后,乙二醇都送至乙二醇回收装置统一净化处理,因此不构成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设计了导热油加热和电加热器加热两个加热装置,可以实现互为替补,不管哪一个加热装置出现故障,另一个加热装置可立即替代上来,保证整个细旦丝喷丝板乙二醇清洗装置不会因加热装置出现故障而停止工作,提高了细旦丝喷丝板乙二醇清洗装置的可靠性,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筒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化纤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盐城化纤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50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