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拔火罐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5324.9 | 申请日: | 200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67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吴雪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雪刚 |
主分类号: | A61H7/00 | 分类号: | A61H7/00;A61M1/08;A61N2/08;A61N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011江苏省苏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拔火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医治疗用的拔火罐。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拔火罐作为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医疗器械,主要是由玻璃、竹木或塑料制成。使用前两种材质的拔火罐,一般采用点燃酒精棉花并迅速放入罐体中,同时将罐口立即对准患者的病症处压紧,当氧气烧尽时壁内形成负压,使患者的病症处被吸起以达到活血化淤的疗效。而使用塑料拔罐是将拔罐压紧在患者的病症处,用抽真空枪抽空罐内的空气,使患者的病症处凸起以达到疗效。前两种拔火罐可利用高温消毒灭菌,灭菌效果彻底,但因为使用火源比较危险。使用塑料拔罐虽比较安全,但无法高温消毒灭菌。由于在使用拔罐治疗时拔罐内壁承受负压,多少会将患者病症处的血液抽出少许并吸附在罐口内壁上,如果消毒不彻底就会引起交叉感染,甚至引发严重的医疗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地进行高温消毒灭菌,避免发生交叉感染事故拔火罐。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拔火罐,包括罐体、设置于所述的罐体的顶部的单向阀,所述的罐体包括拔罐下罩和拔罐上罩,所述的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的拔罐上罩上,所述的拔罐下罩的上端部与所述的拔罐上罩的下端部可拆卸地连接为一体。
所述的拔罐下罩的上端部与所述的拔罐上罩的下端部通过螺纹连接为一体。
所述的拔罐上罩的内腔中固定有固定支架,所述的固定支架上可沿上下方向滑动地设置有针头向下的压针。
所述的压针的上端部设置有磁铁。
所述的磁铁与所述的固定支架之间设置有弹簧。
所述的固定支架内镶嵌有导线,该导线的一端位于罐体之外,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压针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拔罐上罩与拔罐下罩可拆卸地连接为一体,使用后分离拔罐上罩与拔罐下罩,可方便地对拔罐下罩进行高温消毒灭菌,避免引起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附图2为附图1中的A-A放大剖视图;
其中:1、单向阀芯;2、密封圈;3、拔罐上罩;4、拔罐下罩;5、罐体;6、单向阀;7、固定支架;8、弹簧;9、导线;10、压针;11、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的一种拔火罐,包括罐体5、设置于所述的罐体5的顶部的单向阀6,所述的罐体5包括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制成的拔罐下罩4和塑料制成的拔罐上罩3,所述的单向阀6设置于所述的拔罐上罩3上,所述的拔罐下罩4的上端部与所述的拔罐上罩3的下端部通过螺纹连接为一体,需要分离时可把拔罐下罩4从拔罐上罩3上旋下,以对拔罐下罩4消毒。
所述的拔罐上罩3的下端部和拔罐下罩4的上端部还可通过卡扣、卡槽等其他方式连接为一体。
所述的拔罐上罩3的内腔中固定有固定支架7,所述的固定支架7上可沿上下方向滑动地设置有针头向下的压针10,可在对病灶处拔罐的同时,用压针10进行类似于针灸的压针治疗。
所述的压针10的上端部设置有磁铁11,而磁铁11可沿上下方向滑动地设置在固定支架7上,可以使得压针10具有磁性而进行磁疗,同时使得压针10可被向上吸在磁铁11上。
所述的磁铁11与所述的固定支架7之间设置有弹簧8,弹簧8对磁铁11施以向下的弹力,可在压针10的下端部接触皮肤后,使得压针10适当地上移。
所述的固定支架7内相嵌有导线9,该导线9的一端位于罐体5之外,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压针10相连接,可使得压针10导电而进行电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雪刚,未经吴雪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53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