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开关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5959.9 | 申请日: | 200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68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齐义国;谭世杰;孙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5/10 | 分类号: | H01H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尤指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上且可实现电路切换功能的滑动开关。
【背景技术】
开关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例如,手机、手提电脑、游戏机、mp3等。请参阅图1所示,为与本实用新型开关1′相关的技术,其包括:绝缘本体5′、设置于绝缘本体5′内的固定端子组6′、可滑动地安装在绝缘本体5′中的动端子7′、从绝缘本体5′中伸出且具有开关控制杆81′的滑动件8′,以及覆盖于绝缘本体5′上的金属盖体9′。通过将固定端子组6′的接线端(未标号)焊接于印刷电路板(未图示),滑动开关1′实现与电路板(未图示)的电性连接,通过移动滑动件8′控制动端子7′与固定端子组6′的接触与断开,从而实现电路间的切换功能。
然而,在滑动开关1′频繁使用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滑动件8′滑动的导引结构,滑动件8′在滑动方向会出现缺乏引导而导致行程的偏移,在与滑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会出现缺乏对滑动件8′的支撑和定位,从而导致动端子7′与固定端子组6′电性接触的不良,进而影响滑动开关1′控制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鉴于以上弊端,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开关,以克服上述开关的缺陷和不足。
【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滑动件在垂直于滑动方向滑动的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开关,包括:绝缘本体、置于绝缘本体上的固定端子组、可动地置于绝缘本体内的动端子和滑动件,以及扣持于绝缘本体上方的盖体。上述绝缘本体包括底壁及侧壁,其底壁上沿纵长方向设有贯通底壁的肋部,而滑动件于上述肋部对应位置设有凹部。组装后,绝缘本体的肋部置于滑动件的凹部内。
相较于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开关,本实用新型开关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开关绝缘本体肋部与滑动件凹部的配合,使得滑动件在前后方向上受到卡持,不会前后偏移,即,滑动件在前后方向上得以固定,因此,当开关经过频繁使用后,不会因为横向的偏移,而引起接触不良,从而提高了开关电性控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与本实用新型开关相关的一种开关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开关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所示开关另一视角的部分分解图。
图4是图2所示开关另一视角的部分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开关的立体组合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开关沿VI-VI面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开关滑动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关100,包括:绝缘本体10、与绝缘本体10注塑一体成型的固定端子组20,依次置于绝缘本体10内的动端子30、滑动件40,以及盖体50。
绝缘本体10大致呈矩形,其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101和第二侧壁102、与第一侧壁101和第二侧壁102相邻且垂直的第三侧壁103和第四侧壁104,以及连接上述侧壁的底壁105。上述底壁105和各个侧壁形成一个容纳动端子30和滑动件40的收容空间106。其中第二侧壁102中部设有缺口1020,滑动件40可自该缺口1020伸出,第三侧壁103和第四侧壁104外侧分别设有卡持块1030、1040,以使盖体50与绝缘本体10紧密配合。绝缘本体10底壁105靠近缺口1020的一侧沿滑动件40滑动方向设有贯通底壁105的肋部1050,与该肋部1050相对的一侧还设有一对断开的凸起1051,当该开关100组装好之后,该凸起1051与上述肋部1050可起到防尘的作用,从而保证开关100功能区域免受灰尘干扰。
固定端子组20与绝缘本体10注塑一体成型,且部分暴露于绝缘本体10底壁105,其包括一个第一端子201、置于第一端子201两侧的一对第二端子202,以及呈长条状的第三端子203,其中第三端子203沿第一端子201和第二端子202的排布方向设置,第一端子201和第二端子202均包括主体部2011、2021及置于主体部2011、2021一端的焊接部2012、2022,其中主体部2011、2021可与滑动件40滑动接触,而焊接部2012、2022则延伸出绝缘本体10与电路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59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衍射光栅的彩色红外成像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接插件的触头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