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极绳绞车双驱动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6470.3 | 申请日: | 2006-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77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生;杨定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明生 |
主分类号: | B66D1/02 | 分类号: | B66D1/0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5000安徽省淮北市东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极 绞车 驱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绞车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绞车广泛用于各种无极绳运输的场所,现有技术中的绞车在机头驱动部分以电动机为动力源,调度绞车外加钢丝绳衬为驱动滚筒,如图1、图2所示,钢丝1绳缠绕在驱动滚筒2的外加绳衬上,转动的驱动滚筒2利用滑动摩擦力带动缠绕在其上的钢丝绳1作匀速运动。这种结构形式在使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是:
1、运行过程中,钢丝绳1是在驱动滚筒侧边的斜坡面3上爬行滑动,因而钢丝绳1磨损快,更换频繁。
2、不断的爬行滑动使钢丝绳1在运行中产生抖动带来运动不平稳;
3、由于结构设计上的不合理,致使运行阻力大,输出功率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磨损小、运动平稳、输出功率大的无极绳绞车双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是由主绳轮和位于主绳轮旁侧的过渡轮构成双轮驱动,所述主绳轮和过渡轮为同步工作的驱动轮,具有相同的线速度;在所述主绳轮上独立设置进绳道和出绳道,钢丝绳自进绳道进入主绳轮,在经过渡轮后,由出绳道绕出主绳轮;所述过渡轮与主绳轮的平面相互间倾斜一个角度,所述倾斜的角度保持位于过渡轮与进绳道之间的钢丝绳段,以及位于过渡轮与出绳道之间的钢丝绳段分别与主绳轮的平面平行。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轮驱动,两只驱动轮以相同的线速度转动,纲丝绳在双驱动轮上作纯滚动,设备在运行中钢丝绳不爬绳、不抖动、运行平稳、不产生火花、磨损小,大大减小了设备的维修工作量,降低使用成本,延长使用寿命,由于结构设置的合理性,运行阻力小,输出功率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驱动滚筒与钢丝绳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断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A-A剖视图。
图中标号:1钢丝绳、2驱动滚筒、3斜坡面、4主绳轮、5过渡轮、6进绳道、7出绳道。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3、图4,本实施例由主绳轮4和位于主绳轮4旁侧的过渡轮5构成双轮驱动,主绳轮4和过渡轮5为同步工作的驱动轮,具有相同的线速度;在主绳轮4上独立设置进绳道6和出绳道7,钢丝绳1自进绳道6进入主绳轮4,在经过渡轮5之后,由出绳道7绕出主绳轮4;
为了更进一步减小机件之间的磨损,在过渡轮5与主绳轮1的平面相互间可以倾斜一个角度,这一倾斜的角度保持了位于过渡轮5与进绳道6之间的钢丝绳段,以及位于过渡轮5与出绳道7之间的钢丝绳段分别与主绳轮4的平面平行。
运行过程中,主绳轮4与过渡轮5以相同的线速度转动,纲丝绳1在双驱动轮上作纯滚动,运行中的钢丝绳1不存在爬绳、因而消除了抖动、运行平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明生,未经刘明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64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