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PD12的嵌入式USB接口来电显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7035.2 | 申请日: | 2006-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26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朱全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M1/57 | 分类号: | H04M1/57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翔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晓斌 |
地址: | 223001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pd12 嵌入式 usb 接口 来电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来电显示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基于PD12的嵌入式USB接口来电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电话机可以分为来电显示或无来电显示两种,来电显示的话机上显示通话对方号码,方便用户自由选择,现在,也有在电话机上加装来电显示器,但这种来电显示器结构复杂,成本高,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PD12的嵌入式USB接口来电显示装置,该来电显示装置嵌入式安装在电话机内部线路上,采集电话线路上的来电显示数据,直接显示通话对方电话号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该来电显示装置嵌入式安装在话机内部线路上,采集电话线路上的来电显示数据,经来电显示模块传送到计算机内,通过调用DLL动态连接库的库函数得来电显示数据。
该来电显示装置有软硬两个接口,硬件接口包括三个模块,三个硬件模块完成数据采集处理过程,即数据采集处理模块U1、USB1.1传输模块U2、解码模块U3,USB接口U5使用DLL动态连接库的库函数通过USB接口得到来电显示数据。
数据采集处理模块U1:主要完成数据采集处理功能模块的核心芯片为AT89S52芯片,其主要特点是有32个可编程I/O口,与MCS-51指令完全兼容,内部附带有256B的RAM可供使用,有8KB的可擦写的FLASH,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信口等等。
USB1.1传输模块U2:主要完成数据传输功能,USB1.1传输模块主要使用PHILIPS公司的PDIUSBD12,此USB1.1传输模块把USB总线上的电信号转换为TTL电平信号及完成反向转换,同时它还负责协调与主机间通信的同步机制,包括识别同步字、帧解析、自动识别握手信号等,芯片处理与USB相关的通信工作,由外部微控制器对其控制,芯片提供一个串行或并行的数据总线与微控制器进行连接。
解码模块U3:主要完成来电显示解码与铃音检测的功能,其主要组成为MC14LC5447芯片,此芯片是摩托罗拉公司生产的带铃音检测的FSK解码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简单,嵌入式安装话机内线路上,使用方便灵敏,是一种新型来电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程序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MC14LC5447芯片特征时序图
图4为PDIUSBD12外围接口原理图
图中:1.数据采集处理模块U1,2.USB1.1传输模块U2,3.解码模块U3,4.摘机检测模块U4,5.USB接口U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来电显示装置嵌入式安装在话机内部线路上,采集电话线路上的来电显示数据,经来电显示模块传送到计算机内,通过调用DLL动态连接库的库函数得到来电显示数据。
该来电显示装置有软硬两个接口,硬件接口包括三个模块,三个硬件模块完成数据采集处理过程,即数据采集处理模块1、USB1.1传输模块2、解码模块3、USB接口5连接组成电回路。
本实用新型另有摘机检测模块4处理摘机信号,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数据采集处理模块1。
数据采集处理模块U1:主要完成数据采集并发送到USB1.1传输模块U2的功能,数据采集处理模块的核心芯片为AT89S52芯片,其主要特点是有32个可编程I/O口,与MCS-51指令完全兼容,内部附带有256B的RAM可供使用,有8KB的可擦写的FLASH,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信口等等,DOC的来电显示数据包符合异步串行数据通信的数据标准,其波特率为1200BPS,单片机使用串行通信模式1,11.0592M的晶振。
USB1.1传输模块U2:如图4所示,主要完成数据传输的功能,USB1.1传输模块主要使用PHILIPS公司的PDIUSBD12,此USB1.1传输模块把USB总线上的电信号转换为TTL电平信号及完成反向转换,同时它还负责协调与主机间通信的同步机制,包括识别同步字、帧解析、自动识别握手信号等,芯片处理与USB相关的通信工作,由外部微控制器对其控制,芯片提供一个串行或并行的数据总线与微控制器进行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工学院,未经淮阴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70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用可塑型外固定组件
- 下一篇:一种自动加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