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多头桁架式密闭装车鹤管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7040.3 | 申请日: | 2006-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77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冯是公;周斌;陈开衍;赵洪滨;吴晓;张和平;王为周;陈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远洋流体装卸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D5/37 | 分类号: | B67D5/37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彦明 |
地址: | 222062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多头 桁架 密闭 装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装车鹤管,是主要供石油、化工行业用来罐装液态化工产品的专用设备,特别是一种全自动多头桁架式密闭装车鹤管。
技术背景
一般鹤管采用手工操纵鹤管对罐车的罐口对位,这样操作劳动强度大,必须操作者爬上罐车操作,存在不安全隐患。一般鹤管都是单头安装,如装卸不同几种介质,装卸鹤位就得有几个,既占场地,电液控制系统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鹤管的平移与升降及转动采用五个旋转接头,才能满足伸缩垂管三个座标的移动,这种结构有动密封点多,易造成泄漏点。阀门的开关采用手动或气动,这种操作方式阀门开启速度不易控制,最重要的是不能满足打开进油阀门时应保证油品初速度符合GB 13348-92的要求。而且气动在北方冬天易产生结冰,造成控制失灵。当槽车随重量增加而出现罐口下移时,密封帽与罐口的密封是靠手工推进,保持密封,这样操作者必须精力高度集中,需随时推进密封帽,否则易造成烃蒸气挥发泄漏。而且同时罐车行进时易碰弯和损伤缸杆和伸缩垂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的全自动多头桁架式密闭装车鹤管。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全自动多头桁架式密闭装车鹤管,它设有桁架和装在桁架上的移动小车,其特点是:移动小车的下方并排固定连接有1~5个装车鹤管头,移动小车上与装车鹤管头相对应的设有提升装置,鹤管头设有液相管和气相管,各个鹤管头相互独立设置,液相管分别通过软管和旋转接头与不同的进液管线相接,气相管分别通过软管和旋转接头与不同的油气回收管相接。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的装车鹤管头设有与移动小车固定的竖向三通连接管,三通连接管的横向管为进液入口管,三通连接管向下的液相管为伸缩垂管,三通连接管的中部设有一圈连接法兰,连接法兰向下与气相管连接,气相管为一级伸缩管,气相管的内层管的下端口固定有密封帽,气相管的外层固定管的管壁上设有气相出口管,液相伸缩垂管的下端口装有分流帽,分流帽的中部向上通过提升钢丝绳与设置在移动小车上的提升装置相接。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进液管线上和油气回收管上分别装有电动球阀。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小车的平移采用液压马达驱动,提升装置采用液压马达驱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同一台桁架小车上安装多头鹤管。可在一个装卸工位满足多品种介质装卸作业,各介质鹤管相互独立,保证介质不受污染。密封帽与内伸缩管下端连接法兰连接,在自重下带动内伸缩管沿固定管内臂作上下移动,在装卸作业时,罐车的罐口高度发生变化时,密封帽也跟随变化,始终保持密封帽与罐口的密封。本实用新型采用液压控制,它使小车的移动和鹤管的升降运动平稳,无任何噪音。特别在我国北方,冬季气温在零下50℃时,仍能可靠运行。其操作方便、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图2为图1的侧向视图。
图3为液相管与气相管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全自动多头桁架式密闭装车鹤管,它设有桁架1和装在桁架1上的移动小车4,移动小车4的下方并排固定连接有1~5个装车鹤管头3,移动小车4上与装车鹤管头3相对应的设有提升装置2,鹤管头3设有液相管18和气相管17,各个鹤管头3相互独立设置,液相管18分别通过软管10和旋转接头9与不同的进液管线6相接,气相管17分别通过软管10和旋转接头9与不同的油气回收管8相接。在进液管线6上和油气回收管8上分别装有电动球阀5、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远洋流体装卸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连云港远洋流体装卸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70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