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伺服张力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7060.0 | 申请日: | 2006-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28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程伟;童海军;李炳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市电子设备厂 |
主分类号: | B65H77/00 | 分类号: | B65H77/00;H01F4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01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伺服 张力 | ||
所属技述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生产小型变压器、继电器等线圈的绕线工序中,绕线机在绕线时使漆包线保持适当张力的装置,尤其是一种伺服张力器。
背景技述
目前在生产小型变压器、继电器等线圈的绕线工序中,通常采用的设备包括绕线机、绞线机和机械张力器。漆包线首先经过机械张力器,再经过绞线机到绕线机。机械张力器的作用是保持绕线机在绕线过程中有适当的张力。机械张力器主要含有壳体、蜗轮蜗杆调节机构、梢杆、弹簧、导线轮、安装座。安装座设置在壳体的侧下部。蜗轮蜗杆机构设置在壳体内,该机构的蜗轮轴的一端位于壳体前面设有的长孔中、该端设有带孔的弹簧联接杆,梢杆的上端设有导线圈,梢杆的下端设有底座,梢杆与底座的销轴相联,梢杆可相对于底座转动,该座设置在壳体前面且位于蜗轮蜗杆机构蜗轮轴的下方、梢杆的中下部设有弹簧联接孔,弹簧的一端设置在该孔内、另一端设置在上述带孔的弹簧联接杆的孔中,导线轮设置在壳体前面的中下部。在绕线工序中,漆包线首先经过机械张力器的导线轮、再经过梢杆上端设有的导线圈,然后再经过绞线机到绕线机。由于机械张力器在绕线机的绕线过程中,漆包线的张力发生变化时的反应灵敏度差,容易造成绕制的线圈松紧不一。另外由于机械张力器在绕线机的绕线过程中,当漆包线的张力过大时无调节功能,往往容易导致断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绕线机在绕制线圈的过程中,始终保持适当的张力,使绕制的线圈松紧适宜紧固、饱满的伺服张力器。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伺服张力器,包含壳体、蜗轮蜗杆调节机构、梢杆、弹簧、导线轮、安装座,梢杆的下端设有底座、梢杆可绕该座的销轴转动、该座设置在壳体前面且位于蜗轮蜗杆机构蜗轮轴的下方,还包含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与绕线机通信电路、控制电路和与绞线机通信电路;所述与绕线机通信电路含有三极管TR1、电阻R3、电阻R4、电阻Ri1、可调电位器VR5、发光二极管LED2、集成运放IC1,可调电位器VR5的一端与电源电压+5.6V相连接、另一端接地、中间调节端与集成运放IC1的反向输入端连接,电阻Ri1的一端与集成运放IC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3和电阻R4的连接点与集成运放IC1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TR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TR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绕线机通信端A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含有磁敏电位器、电阻Ri2、电阻Rf1、电阻Rf2、电阻R5、电阻Ri3、预置电位器VR1、复合三极管TR2、集成运放IC2、集成运放IC3、电磁离合器,预置电位器VR1与磁敏电位器的连接点与电源电压+5.6V连接,预置电位器VR1的另一端和磁敏电位器另一端接地,磁敏电位器的中间调节端与电阻Ri2和上述与绕线机通信电路中的电阻Ri1的连接点连接,电阻Ri2的另一端与集成运放IC2的同相输入端连接,预置电位器VR1的中间调节端与电阻Ri3的一端连接、电阻Ri3的另一端与电阻Rf1的一端连接点与集成运放IC2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f1的另一端与集成运放IC2的输出端连接,集成运放IC2的输出端与集成运放IC3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f2的一端与集成运放IC3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接地、中间调节端与集成运放IC3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5的一端与集成运放IC3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复合三极管TR2的基极连接,复合三极管TR2的发射极与电磁离合器的一端连接,电磁离合器的另一端接地,复合三极管TR2的集电极与电源电压+24V连接;所述与绞线机通信电路含有电阻R2、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LED1、光电耦合器IC4、电阻Ri4,二极管D2的负极与光电耦合器IC4的第一管脚和第四管脚的连接点与电源电压+24V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与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的连接点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绞线机通信端B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与光电耦合器IC4的第二管脚连接,光电耦合器IC4的第三管脚与电阻Ri4的一端连接,电阻Ri4的另一端与上述控制电路中的集成运放IC2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中除磁敏电位器和电磁离合器外,其它元件均设置在电路板上,该电路板设置在壳体内,磁敏电位器与所述梢杆下端的底座上的销轴相联且位于壳体内,电磁离合器设置在壳体的前面且位于梢杆底座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市电子设备厂,未经盐城市电子设备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70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