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端子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7068.7 | 申请日: | 2006-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29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郑永昌;蔡赐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641;H01R13/7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端子,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侦测功能的电连接器端子。
【背景技术】
一般,在电子卡连接器设置有开关装置以实现侦测电子卡插入功能。
现有技术请参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03年1月1日公告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CN2529408Y号图1及2,所涉开关装置8,包括上下配置的弹性接触端子81和固定端子82,其中固定端子82及弹性接触端子81具有相对应的接触部821、811,及用于与电路板焊接的焊接尾部。当电子卡插入时,电子卡向下抵压弹性接触端子81的接触部811,而使接触部811与固定端子82之接触部821相互接触导通;当电子卡拔除后,弹性接触端子81的接触部811弹性恢复,中断与与固定端子82之接触部821的接触,从而实现电子卡插入/拔除的侦测。
然而,此固定端子82及弹性接触端子81仅能够用以与电路板焊接,而在兼容性及通用性的趋势下,无法实现固定端子82及弹性接触端子81既可与电路板焊接,又可与线缆的连接的功能。
是以,需要一种新电连接器端子,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与其它器件通过SMT(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表面组装技术)焊接,又可实现与线缆连接的电连接器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其结构及制程简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包括:一第一支臂、一具有接触部分的第二支臂、一连接第一支臂及第二支臂的弹性部分、及一自第一支臂向外延伸的延伸部分,所述延伸部分包括连接部分及自连接部分延伸的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所述第一片体与第二片体位于不同平面。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端子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其设置第一片体及与之位于不同平面的第二片体,其中第一片体可实现与其它器件SMT焊接,第二片体可用于与线缆连接,一次成型,制程简单。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参照附图从下面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中得以理解,该优选实施例仅作为非限定性示例给出,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电连接器端子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例电连接器端子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二实施例与绝缘本体及定位片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5是图3立体组合图。
图6是图5主视图。
图7是沿图6A-A线方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其揭示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电连接器端子1,包括基部11、呈U形的接触部分12、自基部11一端延伸并与接触部分12连接的U形弹性部分13、自基部11另一端延伸的固持部分15及自接触部分12延伸的限制部分14。
详细地说,弹性部分13的形状是在基部11一端向后向上倾斜弯曲再向前向上弯折,成形U状;接触部分13自弹性部分13相对端向上前弯曲再向前向下弯折,成形U状;限制部分14自接触部分13相对端向前延伸形成,成形片体状;固持部分15大致呈矩形,设置有梯形开口16,并从而形成有位于开口两侧成对梯形片体17。所涉开口16在垂直方向与限制部分14相对,并且开口16尺寸大于限制部分14,从而避免当限制部分14过度向下按压后与固持部分14接触。在本实施例中,开口16与外界相通,当然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实质构思下,开口16可设置在固持部分15内部,即水平面内封闭。所述固持部分15两侧设置有凸刺150,以增加固持力,所述基部11在邻近弹性部分13设置有向两侧延伸的平衡片体110。
特别的是,电连接器端子1设置有自固持部分15一侧前端向外延伸的延伸部分18,包括大致呈L形的连接部分180,及自连接部分180向外延伸的第一片体181和与第一片体181在前后方向邻近并交叉的第二片体182。其中,第一片体181水平设置,从而可以通过SMT与其它器件焊接,第二片体182与连接部分180呈锐角设置,形成有可用以收容线缆的槽道(未标号),第一片体181与第二片体18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呈锐角设置,位于不同平面内。,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实质构思,可将基部11和固持部分15可视为第一支臂,而接触部分12和限制部分14可视为第二支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70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烟丝气固两相流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包装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