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字传感器动态轨道衡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7647.1 | 申请日: | 2006-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24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振文;张海波;岳树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承德承申自动化计量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9/04 | 分类号: | G01G19/04;G01G19/06 |
代理公司: | 承德市文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秀文 |
地址: | 067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 传感器 动态 轨道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大型工业电子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动态电子轨道衡。
技术背景:目前,现有的动态轨道衡均采用模拟传感器技术。尽管模拟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但是,它本身的固有缺陷:诸如抗干扰能力差、传输衰减大、传输距离短、故障不能定向等问题却长期得不到解决,因而影响衡器的稳定性和测量精度。随着数字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人们一直试图将数字传感器应用于动态轨道衡上,然而,在以往的应用试验中人们发现,当单只使用数字传感器时,其传输速度还可以,但多只使用时,其传输速度就下来了,而动态轨道衡恰恰要求的就是速度,如果象这样,没有速度就没有应用价值。不过,由于数字传感器不仅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衰减小、传输距离长等优点,而且还可以带来诸如传感器互换免标定、角补偿方便、可判来车方向、防遥控作弊等许多好处,因此,尽管在试验中困难重重,但是,人们始终不放弃数字传感器在动态轨道衡方面的应用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动态轨道衡因使用模拟传感器而造成的抗干扰能力差、传输衰减大、传输距离短、故障不能定向等实际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字传感器动态轨道衡,它可以通过克服上述缺陷来提高衡器的稳定性和测量精度。
其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数字传感器动态轨道衡,包括测重传感器和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测重传感器采用数字传感器,所说的限位机构采用万向拉杆。这里,所说的万向拉杆包括由调节螺母与锁紧螺母连接的限位拉杆与置于限位拉杆两端孔内的关节轴承,其两端分别通过销轴和支架固定连接。所说的数字传感器之信息经CPU进行数据分配、数据存储、轮询加速、数据压缩程序处理后通过计算机输出测重数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主要在于:
(1)由于在机械结构上采用万向拉杆限位,其中的关节轴承具有自润滑向心功能,因此具有很好的缓冲作用,它较之以往所采用的普通拉杆限位、顶丝限位、钢球限位等限位方式有着突出的优势,当它在秤台水平方向上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时,能够对传感器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又能快速消除由于震动和冲击而产生的杂力,确保传感器垂直受力并稳定可靠。这也正是本实用新型之所以能够采用数字传感器的根本原因。实践证明,当衡器的纵向、横向都采用本万向拉杆限位,无论数字传感器是单只还是多只使用时,都能达到理想的速度,这就为把数字传感器应用到动态轨道衡中奠定了基础。
(2)由于在电气结构上为确保在单位时间能内从传感器收到足够多的可靠数据,因此在传感器的收数方式上采用轮询法,在数据指令收发相关的硬件中加入了数据存储和数据加速功能;由于使用了CPU处理器和数据存储器,因此,使得数据分配、转存、压缩得以实现,让传感器和计算机在通讯过程中达到互不干扰又分时工作。这样,就能收到多只传感器收数次数高于单只传感器收数次数的技术效果,从而实现了数字传感器在动态轨道衡中的应用。
(3)由于传感器传输的是数字信号,每一只传感器输出的数据都具有它的特性标志,因此,通过在软件上的相应处理,使得判来车方向、传感器故障定向、角补偿等均得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曾在中国华电牡丹江第二发电厂、大唐洛阳热电厂、国华准格尔电厂试验使用,结果表明,在抗干扰能力方面显著增强,长距离传输几乎无衰减,大大地提高了衡器的稳定性和测量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附图标记3之椭圆框中放大了的万向拉杆部分结构示意图,B-B剖视。
图3是图2的俯视图,A-A剖视。
图4是传感器安装图。
图5是传感器数据处理逻辑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字传感器动态轨道衡,包括测重传感器和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测重传感器采用数字传感器1,所说的限位机构采用万向拉杆3。其中数字传感器1和万向拉杆3采用常规技术安装在通常的位置上,其数量和布置方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图2、图3所示,这里所说的万向拉杆3包括由调节螺母32与锁紧螺母31连接的限位拉杆33与置于限位拉杆33两端孔内的关节轴承34,其两端分别通过销轴36和支架35固定连接。然后,一头连接整体框架4,另一头连接秤体主梁2。如图4、图5所示,当将数字传感器1的信号线11与计算机连接时,来自数字传感器1之信息便经CPU进行数据分配、数据存储、轮询加速、数据压缩等程序进行相应的处理,尔后便可通过计算机输出测重数据,从而完成载重物的动态计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承德承申自动化计量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承德承申自动化计量仪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76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