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用途侦察车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8571.4 | 申请日: | 200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22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发明(设计)人: | 姚明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车集团唐山机车车辆厂 |
主分类号: | B62D57/028 | 分类号: | B62D57/028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云和 |
地址: | 063030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用途 侦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侦察车,具体的说是一种多用途侦察车。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侦察车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轮式侦察车,速度较快;另一种是履带式侦察车,越野能力较强,但是上述两种车辆存在一个极大的缺陷,就是在坡度较陡障碍物较大时,就不能通过,影响侦察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在平坦道路上高速行进,也能在深水中快速前进,能顺利通过坡度较大的地形和大型障碍物,具有较好稳定性的多用途侦察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用途侦察车,包括底座、车壳、车轮,所述底座上方装有车壳,所述底座其下部设有可折叠气囊,其下方铰接有升降液压缸,其两侧与重心调节块铰接,该重心调节块的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液压缸的活塞杆铰接,该重心调节块上装有机械大腿,该机械大腿与机械小腿铰接,该机械小腿上装有贴合液压缸,该机械小腿的一端和贴合液压缸的活塞杆分别通过轮轴座与所述轮胎铰接,所述机械大腿上装有上部液压缸和下部液压缸,该上部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上的支撑底座连接,该下部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所述机械小腿铰接,该机械小腿呈“Z”型,位于车体底座四周的机械大腿与机械小腿相对转动角度大于90°,机械小腿与轮轴座的相对转动角度小于90°,位于车体中部的机械小腿由两部分铰接而成,其铰接部位增设穿过铰接销且与铰接销的轴线相垂直的销孔,所述轮胎为实心轮胎,其轮辐为螺旋状,该车轮的轮轴座上装有与驱动轴连接的液压马达。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能轻松跨越大型障碍物且可用于渡水,采用全液压驱动使传动平稳,结构简单,驱动力矩大,维修方便,轮胎轴线与地面平行,增大接触面积,使磨损均匀,跨越障碍物始终如有四条腿接触地面,保障通过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
一种多用途侦察车,由底座1、车壳2、机械大腿3、机械小腿4、轮胎5、气囊6、中间机械小腿上部7、中间机械小腿下部8、下部液压缸9、上部液压缸10、销孔11、第一支座12、第二支座13、重心调节块14、升降液压缸15、贴合液压缸16、液压马达17、轮轴座18、轮辐19组成。
底座1上方装有车壳2,车壳2的前端及两端为侧斜面组成,后面开有方便于工作人员进入的车门,底座1下方装有可拆装的气囊6,底座1其下方通过第二支座13铰接有升降液压缸15,底座1的两侧通过第一支座12与重心调节块14的一端铰接,重心调节块14的另一端与升降液压缸15的活塞杆铰接,重心调节块14上装有机械大腿3,机械大腿3与机械小腿4铰接,机械小腿4上装有贴合液压缸16,机械小腿4呈“Z”型,机械小腿4的一端和贴合液压缸16的活塞杆分别通过轮轴座18与轮胎5铰接,机械大腿4上装有上部液压缸10和下部液压缸9,上部液压缸10的另一端与底座1上的支撑底座连接,下部液压缸9的另一端与机械小腿4铰接,位于车体底座1四周的机械大腿3与机械小腿4相对转动角度大于90°,机械小腿4与轮轴座18的相对转动角度小于90°,置于车体中部的机械小腿4由中间机械小腿上部7和中间机械小腿下部8组成,其铰接部位增设穿过铰接销且与铰接销的轴线相垂直的销孔11,轮胎5为实心轮胎,其轮辐19为螺旋状,轮胎5的轮轴座18上装有与驱动轴连接的液压马达17。
工作原理:
当正常行使时,依靠各部位的液压缸的协调配合动作,位于车体各部的机械小腿4带动轮胎5向前行走,当遇到障碍物时,将气囊6收起,升降液压缸15举升,底座1下方的车体腹部呈倒“V”状,以提高通过能力。
当渡水时,将气囊6充气后打开,中间机械腿下部8转动90°,用销钉插入销孔11内,使其相对角度关系固定,轮胎5的螺旋状轮辐19推水高速前进,液压马达17作为轮胎5的动力源驱动轮胎5前进或后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车集团唐山机车车辆厂,未经中国北车集团唐山机车车辆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85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