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路测试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3191.X | 申请日: | 2006-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77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滕贞勇;许益彰;蒋维棻;林杨铭;张立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167 | 分类号: | G01R31/3167;G01R3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志森;黄小临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相关于电路的测试,尤指一种可对模拟信号进行精确测试的电路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其重要性也与日遽增。除了单纯处理模拟信号的IC以及单纯处理数字信号的IC以外,业界还陆续研发出多种兼具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处理能力的IC,此种IC一般可称为混合信号IC。而不论是数字信号IC、模拟信号IC、或混合信号IC,为了确保IC出货时的质量,在完成制造过程之后,一般都会对每一个IC执行测试,制造商会依据对IC执行测试的结果,来决定此个IC是否合格,并据以判断是否可将此个IC供应给下游的厂商。
以现今常见的IC量产测试方式为例,一般使用混合信号测试机(Mixed-signal tester)140来作为IC出厂前的测试工具。然而,市面上的混合信号测试机一般都是高单价的测试机台(售价动辄超过百万台币),若使用混合信号测试机来作为模拟信号IC或混合信号IC量产时的测试工具,不但会耗掉冗长的测试时间,更会大幅提升测试所需的成本。
此外,相较于数字信号IC,模拟信号IC与混合信号IC的测试通常较为复杂,测试时的精确度要求也较高。然而,在对模拟信号IC(或混合信号IC)所产生的模拟信号进行噪声测试时,测量的精确度通常只能达到10mV至20mV之间,这样的精确度有时是不足的,若受测的模拟信号在系统中被放大60dB~100dB,则10mV以下的噪声甚至有可能被放大到10V的程度,此种程度的噪声将可能影响到系统原有的功能。换句话说,前述精确度只到10mV至20mV之间的噪声测试的测试结果不见得是可靠的,唯有增加测试时的精确度,才能更进一步提高测试结果的可靠度。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测试成本并增加测试精确度的测试结构,以解决公知技术所面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一种电路测试装置,用来测试一待测试元件。该电路测试装置包含有一滤波电路、一放大电路、一比较模块、以及一结果检测模块。该滤波电路对该待测试元件所产生的一模拟输出信号进行滤波以产生一滤波信号。该放大电路耦接于该滤波电路,用来对该滤波信号进行放大以产生一放大信号。该比较模块耦接于该放大电路,用来比较该放大信号与至少一参考电平以据以产生至少一结果信号。该结果检测模块耦接于该比较模块,通过检测该至少一结果信号以决定该待测试元件的测试结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测试装置利用该结果检测模块控制测试时所使用的增益值以及参考电平的大小,可适性地测试模拟输出信号AOS中不同程度的爆音噪声。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测试装置在噪声测试上的精确度甚至可达5mV,此一精确度远胜于公知的电路测试装置于噪声测试时的精确度。由于提升了精确度,故使用各实施例的电路测试装置来对模拟信号进行测试,测试结果的可靠度都将大幅提升。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测试装置的组成元件都是成本不高的电子元件,相较于公知技术使用混合信号测试机(Mixed-signal tester,其售价通常相当昂贵)的测试结构,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测试结构不但可以降低测试时所需的硬件成本,更可以提升测试效率。以上所述都是本实用新型优于公知技术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测试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 待测试元件
20 待测试元件电路板
100、200、300 电路测试装置
110 波形产生器
120 滤波电路
130 放大电路
140、240、340 比较模块
141、142 比较电路
150、250、350 结果检测模块
151 反相器
152 或门
153 触发器
154 逻辑测试机
155 连续性内置测试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普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31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