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冷进气管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4669.0 | 申请日: | 2006-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34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段战荣;张江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段战荣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307浙江省永康市古***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冷进 气管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增压内燃机增压后的高温气体的冷却、导入装置,特别是将气体的冷却和气体的导流两种功能融为一体,简化了内燃机的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目前普遍使用的中冷增压型内燃机的进气流程是:
实现该流程必须在增压型内燃机的基础上安装中冷器部件,并辅以较长的气体或冷却介质管路连接,使增压中冷型内燃机体积增大,结构设计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中冷增压型内燃机设计中必须增大体积,结构设计复杂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冷进气管,将传统的中冷器和进气管两种部件简化为一种部件,简化了结构设计,同时还避免了冷却后的气体在导入进气管的过程中因内燃机的热辐射和热传导而再次加热。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利用增压内燃机工作时进气管内的气体气压高、克服气流阻力强的特点,将冷却芯子装入进气管的进气总管内,把进气总管作为中冷器的壳体,同冷却芯子的“管外侧”一起构成中冷器的“壳侧”,作为被冷却高温气体的流动侧;将进气管的前端盖改为带进、出水室的“左端盖”,将进气管的后端盖改为带回水室的“右端盖”,同冷却芯子的“管内侧”一起构成中冷器的“管侧”,作为冷却介质——水的流动侧。冷却芯子的气流间隙与进气总管的预留间隙一起对进气作布流、分流等导流作用。通过把进气管的进气总管兼做中冷器的冷却器壳体方式,把中冷器与进气管合成为中冷进气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增压内燃机的基础上,将进气管换为中冷进气管,并用进、出水管串联在冷却介质流路中。不需改动原被冷却介质管路,更不需重新进行结构设计,便可完成中冷增压型内燃机的设计。不增加原机体积,不需复杂空间管路联接,还能避免或减少冷却后的气体在导入过程中的再次受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实例。
图3为图2的截面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实例。
图中1.密封圈2.密封条3.左端盖4.进气管5.冷却芯子6.右端盖7.密封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左端盖3、右端盖6与冷却器芯子5的冷却管内腔一起构成冷却介质通道,即中冷器的“管侧”。工作时冷却介质由左端盖3的下部进入,通过冷却器芯子的下部冷却管内腔进入右端盖6,在右端盖6中回流到冷却器芯子5的上部冷却管内腔,最后由左端盖3的上部流出。进气管4的内腔与冷却器芯子5的冷却管外侧一起构成被冷却介质的通道,即中冷器的“壳侧”。工作时高温气体由进气管4上方的进气口进入,穿过冷却管之间间隙,完成冷却和部分分流后,进入冷却器芯子下部空间,再按柴油机工作顺序分流到各进气支管后进入燃烧室。
图中密封圈1、密封条2和密封垫片7起分隔、密封作用。进气管4和冷却芯子5连接方式为半浮动连接。
在图2实施实例中,进气管4采用焊接方式制作,以减轻重量,降低成本,提高强度。在进气管上方留有一定空间,以减缓冷却器芯子5对进气分流的影响和消除进气脉动噪音。冷却气芯子5采用小直径冷却管,在不增加冷却芯子外观体积时尽量加大热交换面积。进气管4与冷却芯子5连接采用全浮动连接。
在图4所示的另一种实施实例中,进气管4采用传统铸造方式制造,方便用户改装本实用新型。进气管4与冷却芯子5连接采用固定连接。该种连接密封可靠,缺点是不可拆换和浪费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段战荣,未经段战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46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拖多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密度集成芯片开销处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