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指纹保管箱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4846.5 | 申请日: | 200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859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翁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翁军 |
主分类号: | E05G1/00 | 分类号: | E05G1/00;E05B49/00;G06K9/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华 |
地址: | 450014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指纹 保管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保管箱,尤其是涉及车载指纹保管箱。
背景技术
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飞速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提升,汽车的普及率得以迅速发展,然而汽车内物品被盗现象,尤其是车尾后备箱被橇盗尤为突出,很多经营性商家也以明示方法提示客人“不要在车内、尾箱内放置物品”,其安全隐患可见已经非常严峻。但现实生活中很多时间、很多场合人们又不可能将携带的物品全部带在身上,对日常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负担,汽车的综合利用率也是大打折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物品的保管安全可靠的车载指纹保管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载指纹保管箱,它包括金属箱体,设置在所述金属箱体顶壁或侧壁夹层内的电动锁,和用于开启所述电动锁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为人体指纹识别模块;所述人体指纹识别模块的输入端与设置在所述金属箱体顶壁或侧壁表面上的人体指纹采集器的输出端电连结,人体指纹识别模块的输出端与电动锁的驱动电路电连接。
所述人体指纹识别模块由数据处理电路和控制电路构成;所述数据处理电路由数字信号处理器、时钟芯片、程序/数据存储器构成;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器的通信接口分别与时钟芯片、程序/数据存储器相应的通信接口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由单片机、启动控制芯片、电机驱动芯片、蜂鸣器构成;所述启动控制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机驱动芯片、蜂鸣器的输入端连接;数字信号处理器的通信接口与单片机的通信接口相连接;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器接口与人体指纹采集输入接口、韦根信号输出接口、异步串口接口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芯片输出端与电动锁的驱动电路电连接。
为杜绝盗贼将保管箱带走,所述金属箱体的底壁通过连接件与车体相固连。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依靠人体的身体特征“指纹”进行身份验证、开启车载保管箱,由于人体特征具有人体所固有的不可复制的唯一性,无法复制,失窃或被遗忘,而常见的密码、IC卡、条形码、磁卡、钥匙都普遍存在着丢失、遗忘、复制、被盗用等诸多因素,因此采用生物识别,您就不必携带大量的钥匙,也不必费心去记录或更换密码,同时也省去大量的后期耗材投入,节省大量资金,并且使用安全、便捷,为汽车时代的安全利用带来更高价值及可靠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a、图1b、图1c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人体指纹识别模块的数据处理电路原理图。
图2a、图2b、图2c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人体指纹识别模块的控制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保管箱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保管箱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载指纹保管箱,它包括金属箱体1,设置在所述金属箱体1顶壁夹层内的电动锁2,和用于开启所述电动锁2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为人体指纹识别模块;所述人体指纹识别模块的输入端与设置在所述金属箱体1顶壁表面上的人体指纹采集器3的输出端电连结,人体指纹识别模块的输出端与电动锁2的驱动电路电连接。人体指纹识别模块由数据处理电路和控制电路构成;所述数据处理电路由数字信号处理器、时钟芯片、程序/数据存储器构成;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器的通信接口分别与时钟芯片、程序/数据存储器相应的通信接口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由单片机、启动控制芯片、电机驱动芯片、蜂鸣器构成;所述启动控制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机驱动芯片、蜂鸣器的输入端连接;数字信号处理器的通信接口与单片机的通信接口相连接;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器接口与人体指纹采集输入接口、韦根信号输出接口、异步串口接口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芯片输出端与电动锁2的驱动电路电连接。为杜绝盗贼将保管箱带走,金属箱体1的底壁通过连接螺栓与车体相固连。
本实用新型所述人体指纹特征识别模块电路原理如下:
如图所示,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VC5416PGE-100的BFSR0和BFSX0脚构成模拟IIC接口与指纹采集头、单片机MSP430F1111A、时钟芯片PCF8563T相连,完成采集头参数设置、与单片机MSP430F1111A通信及时钟数据读/写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翁军,未经翁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48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盐溶液脱盐闪蒸装置
- 下一篇:台式节能高效砂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