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对重式隐形立体车库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5002.2 | 申请日: | 2006-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85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伟 |
主分类号: | E04H6/18 | 分类号: | E04H6/18;E04H6/06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时立新 |
地址: | 463300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隐形 立体车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沉于地下的升降式车库,尤其是一种自动对重式隐形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正在逐步走入人们的家庭,人们在享受汽车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车位紧张,停车难问题显得日益突出,特别是一些繁华路段,这些问题一直无法得到圆满解决。后来有人发明了升降式隐形车库,在大型专用停车场及繁华地段,一个停车位上下可同时停放两辆车或多辆车,变成立体停车位,可节约一半或更多的停车面积,扩大停车容量,从而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但该种结构的车库,自重和载重量都很大,车库升降时所需的动力巨大,运行成本很高,从而限制了其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节约能源、升降方便的自动对重式隐形立体车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对重式隐形立体车库,包括停车架、升降动力传动装置、操控装置和通风排水装置,停车架由顶板、底板和四角的四根前后两组支管组成;在每组支管外侧各设有一车辆对重装置,每个车辆对重装置包括固定链轮、链条、活动配重箱机构和固定配重体机构,链条一端与车架的底板连接,另一端通过固定链轮与活动配重箱机构连接,在底板和顶板上都设有压力开关。
活动配重箱机构包括侧面开口的活动壳体和其内的配重体支撑架,配重体支撑架一端与活动壳体侧壁转轴连接,另一端与气缸连接,在活动壳体内侧壁上装有压力开关,气缸通过控制回路与压力开关及操控装置连接。
配重体支撑架为两个或三个且纵向上下排列。
固定配重体机构包括壳体、壳体中的配重体和配重体支撑架,在与活动配重箱壳体开口相对应的壳体侧面上也设有开口,配重体支撑架一端与壳体侧壁转轴连接,另一端与气缸连接,在壳体内侧壁上装有压力开关,气缸通过控制回路与压力开关及操控装置连接。
固定配重体机构为两个或三个且纵向上下排列。
配重体是圆柱滚体或带滚轮的物体。
顶板的宽度和长度均大于底板。
停车架中纵向设有两个或三个停车位。
固定链轮为并排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
1、存取车方便、快捷、安全。
2、结构合理、自动对重、节约能源、升降方便。
3、节约用地、同样面积与传统车库相比,提高存车量3-4倍。
4、充分利用土地,大大降低了单位车位的造价。
5、由于地下四季恒温,存车环境冬暖夏凉,利于车辆保养,便于冬季启动,避免夏季暴晒。
6、有利于美化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为车辆对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结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停车架、升降动力传动装置、操控装置和通风排水装置,停车架由顶板1、底板8和四角的四根前后两组支管3组成;在每组支管外侧各设有一车辆对重装置,每个车辆对重装置包括两个固定链轮4、链条5、活动配重箱机构6和固定配重体机构7,链条5一端与车架的底板8连接,另一端通过固定链轮4与活动配重箱机构6连接,在底板和顶板上设有压力开关9和2。顶板1的宽度和长度均大于底板8。
活动配重箱机构6包括侧面开口的活动壳体10和其内的配重体支撑架13,配重体支撑架13一端与活动壳体侧壁通过转轴15连接,另一端与气缸14连接,在活动壳体内侧壁上装有压力开关12,气缸14通过控制回路(现有技术)与压力开关12及操控装置(现有技术)连接。配重体支撑架根据情况可设计成两个或三个且纵向上下排列。每一个活动配重箱机构中的配重体支撑架的数量与车库中可停放车辆的数目相同。
固定配重体机构7包括壳体20、壳体中的配重体11和配重体支撑架18,配重体11是圆柱滚体或带滚轮的物体。在与活动配重箱壳体开口相对应的壳体侧面上也设有开口,配重体支撑架18一端与壳体侧壁通过转轴16连接,另一端与气缸17连接,在壳体内侧壁上装有压力开关19,气缸17通过控制回路(现有技术,说明书中省略)与压力开关19及操控装置(现有技术,说明书中省略)连接。固定配重体机构为两个或三个且纵向上下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1、准备存车:
按动操控装置上的车位上升按钮,由升降动力传动装置将隐于地下的车库升起,当车库底板8与地面平齐时,升降动力传动装置停止工作。
2、存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伟,未经程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50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