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缸筒内孔镗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5097.8 | 申请日: | 200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11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高有进;徐宗林;杨以淳;张重州;顾建平;刘桂花;朱红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3/02 | 分类号: | B23P23/02;B23B41/02;B23P9/04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华 |
地址: | 450013***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缸筒内孔镗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缸筒内孔加工的工艺设备,尤其是涉及缸筒内孔镗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液压支柱、千斤顶等缸筒内孔加工多采取1、采用推镗+珩磨工艺,其不足之处是加工效率极低;2、采用推镗+滚压工艺,其不足之处是推镗、滚压需用两台机床单独加工,占用设备多、加工辅助时间长,且工件需重复定位。加工精度难以保证,加工成本高;3、采用推镗+刮削+滚压复合工艺,虽然加工效率高,但需配备要求很高的专用机床,在普通深孔镗床上无法使用,而且设备的使用、维修成本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精度和效率高、利用普通深孔镗床一次完成精镗和滚压的缸筒内孔镗滚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缸筒内孔镗滚装置,它包括芯轴体,自左至右依次设置在所述芯轴体外周面上的镗削部分、滚压部分、支撑部分;所述镗削部分为对称开设在芯轴体外周面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矩形孔,和设置在所述矩形孔内的镗刀块,以及安装在所述镗刀块上的镗刀;所述滚压部分为以过盈配合套装在镗刀块右侧芯轴体外周面上的滚道,和套装在所述滚道外周面上的滚柱保持器,以及沿周向均布滚动设置在所述滚柱保持器矩形孔内的滚柱,在滚柱保持器右侧的芯轴体上套装有推力轴承;所述支撑部分为套装在所述推力轴承右侧芯轴体上的支撑座套和均布设置在其外周面上的弧形胶木块。
所述滚柱沿轴向自左至右分为三部分段,左部分段为带有a1=2-4度锥度的圆锥体,中间部分段为圆柱体,右部分段为带有a2=25-35度锥度的圆锥体。
沿周向均布滚动设置在所述滚柱保持器矩形孔内的滚柱为左右两排。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利用普通深孔镗床即可一次完成对缸筒内孔的精镗和滚压。使用时,芯轴体左端(前端)的镗刀首先对缸筒内孔进行车削加工,然后通过滚柱保持器矩形孔内的滚柱对孔内壁进行滚压,使孔内壁表面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从而达到设计尺寸要求;支撑部分作用是保证加工完成后推刀时镗滚刀头不下垂,以避免滑伤工件。如果将镗刀块设置为对称的两块,可通过调整其上的镗刀在径向的位置使两把镗刀的对刀尺寸一大一小,各自承担镗削余量的二分之一,因此可加大每转进给量,从而提高了加工效率和精镗加工的圆度、直线度,为滚压加工提供了合适、均匀的加工余量。将滚柱设置为左右两排,优点为前排滚柱主要承担滚压任务,后排滚柱复滚以减小金属表面的回弹,并降低金属表面粗糙度。滚柱左部分段(前段)为带有2-4度锥度的圆锥体,减小了滚压阻力,右部分段(后段)为带有25-35度锥度的圆锥体,减小了滚柱与滚压表面的摩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滚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缸筒内孔镗滚装置,它包括芯轴体1,自左至右依次设置在所述芯轴体1外周面上的镗削部分、滚压部分、支撑部分;所述镗削部分为对称开设在芯轴体1外周面上的两个矩形孔,和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矩形孔内的镗刀块2,以及安装在所述镗刀块2上的镗刀(3);所述滚压部分为以过盈配合套装在镗刀块2右侧芯轴体1外周面上的滚道4,和套装在所述滚道4外周面上的滚柱保持器5,以及沿周向均布滚动设置在所述滚柱保持器5矩形孔内的滚柱6,所述滚柱6为左右两排;在滚柱保持器5右侧的芯轴体1上套装有单向推力轴承7;所述支撑部分为套装在所述推力轴承7右侧芯轴体1上的支撑座套8和均布设置在其外周面上的弧形胶木块9。滚柱6由沿轴向自左至右三部分段构成,左部分段为带有a1=3度锥度的圆锥体,中间部分段为圆柱体,右部分段为带有a2=30度锥度的圆锥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50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