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润滑分段轧辊座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5214.0 | 申请日: | 200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21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郑红专;赵林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红专 |
主分类号: | B21B31/02 | 分类号: | B21B31/02;B21B2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450001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 分段 轧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段轧辊座,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提高轧机摩擦润滑效率的自润滑分段轧辊座。
背景技术
在板材轧机结构中,背衬辊承担轧机的压力。来自工作辊的压力通过中间支撑辊(也简称为中间辊)传递至背衬辊。因此,轧机在工作时,背衬辊轴承外表面与中间辊之间承载着巨大的压力,在巨大载荷的作用下,背衬辊轴承与中间辊的外表面在交变载荷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疲劳磨损,对轴承和中间辊的损害非常大,疲劳磨损又容易引发磨粒磨损,造成更大的损害,大大影响了轴承和中间辊的使用寿命。因此,背衬辊轴承与中间辊的外表面的良好润滑对提高轴承和中间辊的使用寿命异常重要。
现有技术中,没有专门的机构或装置对背衬滚轴承的外表面和中间辊的外表面进行润滑,本发明考虑到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通过改进轧辊座的结构,提供一种自润滑分段轧辊座,可以有效改善背衬辊轴承和中间辊的工作环境,对轴承与中间辊接触的外表面进行充分润滑,大大延长了轴承和中间辊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背衬辊轴承与中间辊之间润滑效果差、使用寿命短等缺陷,提供一种润滑充分、使用使命长的自润滑分段轧辊座。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润滑分段轧辊座,包括分离的、独立的轧辊上座和下座,所述上、下座分别都包括基体,所述基体设有固定背衬辊芯轴的马鞍座和用于放置背衬辊轴承的半圆形凹槽,所述基体在与所述芯轴轴向平行的方向设有输油通道,用于输送润滑油,所述基体在所述半圆形凹槽的径向开设有进油孔,所述进油孔从所述半圆形凹槽外表面与所述输油通道贯通。
优选地,所述进油孔为多个,彼此成一定角度,从所述半圆形凹槽贯通到所述输油通道。
优选地,所述自润滑轧辊下座的基体在与所述芯轴轴向平行的方向设有排油通道,用于排泄润滑油,在所述半圆形凹槽开设有排油孔,所述排油孔从所述半圆形凹槽外表面与所述排油通道贯通。
优选地,所述排油孔与所述进油孔有一定夹角。
优选地,所述进油孔中还放置喷油嘴,所述喷油嘴为一与出油孔形状相配合的柱状体,所述柱状体轴向贯通有一个或多个微孔。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润滑充分,润滑效果好。由于在轧辊座上开设输油通道,用一定压力可将润滑油压入到油道中,再通过在半圆形凹槽表面开设的进油孔渗出到半圆形凹槽外表面,在半圆形凹槽外表面放置有轴承,润滑油可以对轴承和支撑辊进行充分润滑,在轴承和芯轴表面的油量可以保持在充足状态,不会因为润滑油的损耗而减少,可以始终保持良好的润滑效果,这大大提高了轴承和中间辊的使用寿命。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自润滑分段轧辊座实施例一的轧辊上座截面图;
图2为本发明自润滑分段轧辊座实施例一的轧辊下座截面图;
图3为本发明自润滑分段轧辊座实施例二的轧辊下座截面图;
图4为本发明自润滑分段轧辊座实施例三的轧辊下座截面图;
图5为本发明选油孔中设置的喷油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自润滑分段轧辊有分离的、独立的轧辊上座和轧辊下座构成。在现有技术中,无论是轧辊上座还是轧辊下座,都设置有固定背衬辊芯轴的马鞍座,和用于放置背衬辊轴承的半圆形凹槽,背衬辊轴承的外圈与中间支撑辊接触,用于承担从工作辊传递过来的载荷。本发明通过在所述基体与芯轴轴向方向开设一输油通道,在放置背衬辊轴承的半圆形凹槽内开设进油孔,所述进油孔与所述输油通道贯通。因此,润滑油通过输油管道,再经过进油孔,可以源源不断地进入背衬辊轴承所在的半圆形凹槽,当轴承旋转时,润滑油在离心力或重力的作用下会沿着轴承外表面转动,从而对轴承外圈和中间辊进行润滑。下面公开几个具体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自润滑分段轧辊座实施例一的轧辊上座截面图。轧辊上座基体8上在与所述芯轴轴向平行的方向设有输油通道1,用于输送润滑油,所述基体8在所述半圆形凹槽7的径向开设有进油孔2,所述进油孔2从所述半圆形凹槽7的外表面与所述输油通道1贯通。图中显示两个背衬辊半圆形凹槽,输油管道1’和进油孔2’其结构和工作原理与输油管道1和进油孔2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红专,未经郑红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52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起重机用配重装卸机构
- 下一篇:多耳机插孔音乐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