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插座的导电片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5590.X | 申请日: | 2006-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24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许荣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胜德国际研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11 | 分类号: | H01R13/11;H01R25/0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潘培坤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座 导电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的导电片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设置于插座内并可供插头的插脚插置的导电片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插座,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编号:036021(公告日期:1981年03月01日)揭示了一种“夹片式插座(第一案)”,其由一插座外壳,四个夹片,两个导电连结片,一个绝缘底板及一个小螺丝钉组合而成。其特点为四个夹片形状相同,两个导电连结片形状也相同。
近年来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尤其是作为夹片底材的铜,其材料价格已上涨数倍并还在持续增加中,而上述现有的插座中,需借由两个夹片组合连接才能具有夹持插头的插脚的功能,使得铜材的使用量大增,造成生产成本大幅增加,进而影响产品利润及市场竞争力。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点插座的导电片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插座的导电片结构,使其铜材的使用量减少,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产品利润及市场竞争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座的导电片结构,包括:一基片;以及至少一接触片,其具有一本体部及一凸出部,该本体部连接于该基片,该本体部两侧向内弯曲形成一夹持部,该夹持部朝一侧延伸形成一引导部,该凸出部凸设于该本体部及该基片表面。
在所述的插座的导电片结构中,该夹持部内部两侧各设有一凸点。
在所述的插座的导电片结构中,该引导部呈由内至外向两侧倾斜的延伸状。
在所述的插座的导电片结构中,该基片及该接触片由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另一种插座的导电片结构,包括:一基片,其设有至少一圆孔;以及至少一接触片,其具有一本体部及一凸出部,该本体部连接于该基片,该本体部两侧向内弯曲形成一夹持部,该夹持部朝一侧延伸形成一引导部,该凸出部凸设于该本体部及该基片表面。
在所述的插座的导电片结构中,该夹持部内部两侧各设有一凸点。
在所述的插座的导电片结构中,该引导部呈由内至外向两侧倾斜的延伸状。
在所述的插座的导电片结构中,该基片及该接触片由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又一种插座的导电片结构,包括:一基片,其设有至少一凸块;以及至少一接触片,其具有一本体部及一凸出部,该本体部连接于该基片,该本体部两侧向内弯曲形成一夹持部,该夹持部朝一侧延伸形成一引导部,该凸出部凸设于该本体部及该基片表面。
在所述的插座的导电片结构中,该夹持部内部两侧各设有一凸点。
在所述的插座的导电片结构中,该引导部呈由内至外向两侧倾斜的延伸状。
在所述的插座的导电片结构中,该基片及该接触片由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再一种插座的导电片结构,包括:一基片,其设有至少一凸块及至少一圆孔;以及至少一接触片,其具有一本体部及一凸出部,该本体部连接于该基片,该本体部两侧向内弯曲形成一夹持部,该夹持部朝一侧延伸形成一引导部,该凸出部凸设于该本体部及该基片表面。
在所述的插座的导电片结构中,该夹持部内部两侧各设有一凸点。
在所述的插座的导电片结构中,该引导部呈由内至外向两侧倾斜的延伸状。
在所述的插座的导电片结构中,该基片及该接触片由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主要将该接触片的本体部两侧向内弯曲形成一夹持部,利用该夹持部夹持插座的插脚,而不需将两个基片组合连接来形成夹持部,使得铜材的使用量大幅减少,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产品利润及市场竞争力。
为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关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的附图仅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插座的导电片结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插座的导电片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座的导电片结构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插座的导电片结构再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基片 11、圆孔
12、凸块 2、接触片
21、本体部 22、凸出部
23、夹持部 231、凸点
24、引导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胜德国际研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胜德国际研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55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