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型半导体激光中耳炎治疗仪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6005.8 | 申请日: | 2006-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34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杨继庆;屈学民;杨小燕;李海涛;文峻;王斯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N5/067 | 分类号: | A61N5/067;A61B18/20;A61F1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永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申忠才;高燕云 |
地址: | 710032***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型 半导体 激光 中耳炎 治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智能型半导体激光中耳炎治疗仪。
背景技术
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病,各年龄均可发病。目前国内外对中耳炎的治疗主要是依其临床症状进行对症处理,如咽骨管吹张、鼓膜穿刺抽液或鼓膜切开引流等,其次是以药物为主进行治疗,症状轻的患者直接进行药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采用激光照射治疗者较很少,从对少数中耳炎患者进行激光照射治疗的病例可以看出,采用激光治疗的疗效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目前中耳炎激光照射治疗多采用He-Ne激光(波长632.8nm,功率6mW-30mW),CO2激光,Nd:YAG激光。半导体激光用于治疗中耳炎目前尚未报道。
目前采用激光照射法治疗中耳炎,所用的激光仪体积庞大,操作不灵便,治疗过程中病人需严格保持一定姿势的时间较长,病人需每天到医院接受治疗,疗程长,一般为2~3个疗程,每个疗程次数为10次左右,病人感到极大不便,甚至难以坚持,使得激光治疗仪的推广使用受到了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激光仪的缺点,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生产成本低、操作灵活简便、治疗效果显著的智能型半导体激光中耳炎治疗仪。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对整机进行控制的单片机系统;输入电路,该电路的输出端接单片机系统;实时检测电路,该电路的输出端接单片机系统;电源控制电路,该电路的输入端接单片机系统;显示电路,该电路的输入端接单片机系统;执行电路,该电路的输入端接单片机系统;功率控制电路,该电路的输入端接单片机系统、输出端接激光器驱动电路1和激光器驱动电路2。
本实用新型的功率控制电路为:集成电路U2的1脚接集成电路U1的37脚并通过R12接5V电源正极、2脚接单片机系统集成电路U1的36脚并通过R11接5V电源正极、3脚接插座P1的3脚、4脚接地、5脚接插座P1的2脚、6脚接插座P1的1脚、7脚和8脚接接5V电源正极和单片机系统集成电路U1的35脚并通过R13接5V电源正极,插座P1接激光器驱动电路1的插座P7,集成电路U2的1脚接单片机系统集成电路U1的34脚并通过R15接5V电源正极、2脚接单片机系统集成电路U1的33脚并通过R14接5V电源正极、3脚接插座P2的3脚、4脚接地、5脚接插座P2的2脚、6脚接插座P1的1脚、7脚和8脚接5V电源正极和单片机系统集成电路U1的32脚并通过R16接5V电源正极,插座P2接激光器驱动电路2的插座P8。
本实用新型的激光器驱动电路1为:插座P7与插座P1相连接,集成电路U9的同相输入端接R17的可调端,R17的一端接插座P7的3脚、另一端接地,集成电路U9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接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接集成电路U11的反相输入端,集成电路U10的同相输入端接R18的可调端和C5的一端,R18的一端通过R19接插座P7的2脚、另一端通过R20和插座P7的1脚以及C5另一端接地,集成电路U10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过R21接集成电路U11的反相输入端,集成电路U11的同相输入端和发射极通过R22接5V电源正极、集电极接二极管D3的负极和C6的一端,二极管D3的正极和C6的另一端以及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1的负极接地,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1的正极接12V电源正极。
本实用新型的激光器驱动电路2与激光器驱动电路1相同。
本实用新型采用半导体激光器所发出的激光对患者的中耳炎进行照射治疗,用单片计算机对用于治疗的激光能量以及治疗时间进行控制。本实用新型与临床上使用的激光治疗仪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生产成本低、操作灵活简便、使用安全可靠、治疗效果显著等优点,患者可随身携带或在家庭使用,可用于耳鼻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以及术后恢复性理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原理方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单片机系统、输入电路、执行电路、功率控制电路、电源控制电路的电子线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输入电路的电子线路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显示电路的电子线路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激光器驱动电路电路1的电子线路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激光器驱动电路电路2的电子线路原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时检测电路的电子线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60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再生复合材料车轮
- 下一篇:一种冷藏保鲜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