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煤矿安全导爆索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6018.5 | 申请日: | 2006-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77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孙长有;张保民;田春季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省军工(集团)秦东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6C5/04 | 分类号: | C06C5/04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4000***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矿安全 导爆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爆破器材,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煤矿井下有瓦斯气体和煤尘爆炸危险的煤体或岩体采掘爆破作业的煤矿安全导爆索。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爆破是指在煤矿井筒开凿、井巷掘进、工作面回采等过程中,以钻眼爆破法对煤岩体所施行的爆破作业,它除具有一般岩体爆破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煤矿井下爆破作业空间狭小,钻眼爆破频繁。
2、煤体中含有瓦斯(主要成份是甲烷),爆破落煤后,将会有大量瓦斯从煤岩中释放出来,瓦斯具有可燃性与爆炸性,当瓦斯浓度在空气中达5-16%时,形成爆炸性,遇温度650-750℃热源时,经10秒左右感应时间(因瓦热容量较大)即可发生爆炸。
3、爆破及落煤过程中将产生煤尘,有些煤尘具爆炸性。煤尘是指颗粒直径为1mm以下的煤粉。当开挖煤层工作面附近空气中,煤尘悬浮物质量浓度为30-2000克/立方米时,具有爆炸危险,300-400克/立方米时爆炸力度最强,引爆温度为700-1000℃之间。若空气中含有瓦斯时,煤尘爆炸下限浓度大大降低。
因此,应根据矿井的瓦斯检定等级选择相应等级的煤矿许用爆破器材。导爆索爆破法是利用导爆索传递爆轰并起爆主装药的一种爆破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传爆可靠的特点。特别是在深孔和药室爆破中由于导爆索爆速很高(达6000米/秒以上),可以提高弱性炸药的爆速和传播可靠性,因此在光面爆破和深孔爆破中得到广泛使用。但普通导爆索因不能用于有瓦斯和煤尘爆炸危险的作业场合而受到应用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煤矿井下有瓦斯气体和煤尘爆炸危险的煤体或岩体采掘爆破作业的煤矿安全导爆索。以克服普通导爆索不能适用煤矿井下特殊环境的爆破作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煤矿安全导爆索,它是由外壳4、消焰剂层3、内壳2和中心炸药1组成的圆形索状体,中心炸药1装在内壳2内,其特征在于:消焰剂层3环状分布在内壳2与外壳4之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提高了炮孔利用率,加快了循环进尺速度;
2、减少了雷管使用数量,替代起爆药包;
3、消除了炮孔内因煤粉或其它杂质带来的药卷与药卷之间隔离而引起的拒爆或半爆现象;
4、消除了管道效应引起的药卷密度增大而带来的不稳定传爆或拒爆;
5、改善了装药结构,采用间隔装药,减少了炸药用量,降低了综合作业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外壳4、消焰剂层3、内壳2和中心炸药1组成的圆形索状体,中心炸药1装在内壳2内,消焰剂层3环状分布在内壳2与外壳4之间。所述外壳4采用棉线、化纤或塑料条包缠,最外层涂有热塑性塑料;所述消焰剂层3为粉状制剂,用量为炸药1的20%-200%;所述内壳2采用棉线、化纤或塑料条包缠。当主装高能炸药1爆炸时,消焰剂层3的消焰剂被均匀分布于周围的空间中,降低爆炸温度,迟延可燃气体或煤尘与高温爆炸物的升温时间,达到本身虽爆但可燃气体或煤尘不被引爆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煤矿安全导爆索能用于坚硬煤层开采或顶煤回采,能用于深孔预裂爆破或瓦斯预抽放,能用于巷道光面爆破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省军工(集团)秦东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省军工(集团)秦东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60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家用美容雾化器的结构改良
- 下一篇:处理炼钢污泥与生石灰的消化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