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槽箱呼吸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6223.1 | 申请日: | 200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66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和慧勇;贺宏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B7/10 | 分类号: | A62B7/10;A62B23/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0032***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呼吸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槽箱呼吸器,具体的说是一种可以同时去除空气中的CO2、粉尘、沙尘等颗粒物的新型高效的槽箱呼吸器。
背景技术
槽箱呼吸器是用于除盐水系统中除盐水箱的配套设备,也可用于电厂加药系统的药剂贮存罐和药剂计量箱的配套,在用于除盐水系统时用来防止二氧化碳进入除盐水箱中造成除盐水污染,导致除盐水电导率升高,质量下降。槽箱呼吸器中装有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其工作原理为当除盐水泵将水箱内的除盐水向外输送时,为消除水箱负压,空气经过槽箱呼吸器流向除盐水箱,空气中的CO2与呼吸器中的NaOH溶液发生发应,CO2被NaOH溶液吸收去除,从而达到保护除盐水箱中的除盐水免受CO2污染;而当除盐水箱进水时,水箱中的空气可经过槽箱吸收器旁通管排出,确保除盐水系统在常压下长期正常运行。
在我国北部地区,由于近几年沙尘暴的频发,空气中含有大量粉尘,当普通呼吸器工作到一段时间后,由于呼吸器内部被粉尘堵塞而导致呼吸器不能正常工作,空气中的沙尘进入水箱后对水箱内的除盐水品质具有较大的影响,同样也会降低药剂贮存罐和药剂计量箱中的药品纯度,药品纯度降低后的药剂加入锅炉等热力系统会影响热力系统的水汽品质,进而影响热力设备的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高效的槽箱呼吸器,使用这种槽箱呼吸器,即使在恶劣的沙尘暴气候情况下,槽箱呼吸器也能正常工作,保证除盐水内的除盐水品质;当用于药剂贮存罐和药剂计量箱时保护药剂免受空气中的粉尘和CO2污染。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槽箱呼吸器,其特征在于,该槽箱呼吸器包括一个锥形结构的主体,主体内装有化学溶液,所述的主体包括筒体,筒体上方有上盖板,筒体下部连接有锥形筒体、底板及支腿;
在筒体的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液口、液位计、双金属温度计、电加热装置和视镜;底板上分别连接有冲洗口和排污口;锥形筒体上设有检查口;在上盖板上加装有空气进口管和连接除盐水箱的呼吸管路,呼吸管路上设有负压保护膜片,除盐水箱的呼吸管路与空气进口管之间还有单向旁通管。
该新型高效的槽箱呼吸器的功能是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如灰尘、二氧化碳气体)不能进入水箱内,槽箱内的挥发性物质不进入工作环境的大气内。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高效的槽箱呼吸器,将底部制成锥形,底部设置排污口,空气经空气进口管进入槽箱呼吸器的主体,在主体内空气中的CO2与主体中的NaOH溶液发生发应,CO2被NaOH溶液吸收去除;同时,空气中的粉尘、微粒物质亦被NaOH溶液过滤,当NaOH溶液中的粉尘、微粒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从设备底部排污口排出,以确保呼吸器长期正常运行;电加热装置在气温较低时投入使用时,根据温度信号自动控制溶液的温度,以避免溶液冻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1、单向旁通管,2、空气进口管,3、上盖板,4、筒体,5、进液口,6、冲洗口,7、排污口,8、连接除盐水箱的呼吸管路,9、负压保护膜片,10、视镜,11、液位计,12、锥形筒体,13、检查孔,14、底板,15、支腿,16、电加热装置,17、双金属温度计。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高效槽箱呼吸器,包括一个锥形结构的主体,主体内装有NaOH溶液,所述的主体包括筒体4,筒体4上方有上盖板3,筒体4下部连接有锥形筒体12、底板14和支腿15;
在筒体4的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液口5、液位计11、双金属温度计17、电加热装置16和视镜10;底板14上连接有排污口7;锥形筒体12上分别设有冲洗口6和检查口13;在上盖板3上加装有空气进口管2和连接除盐水箱的呼吸管路8,呼吸管路8上设有负压保护膜片9,除盐水箱的呼吸管路8与空气进口管2之间还有单向旁通管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62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