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角斜锥筒体罐车用上鞍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6411.4 | 申请日: | 2006-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15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宏;金耀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车集团西安车辆厂 |
主分类号: | B61D5/06 | 分类号: | B61D5/0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平 |
地址: | 710086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角 斜锥筒体 罐车 用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罐车用上鞍,尤其涉及一种铁路罐车的直角斜锥筒体罐车用上鞍。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21吨轴重有中梁铁路罐车,其筒体为圆筒状卧式结构,介质往往卸不干净,给用户造成一定损失,个别介质导致罐体底部两端尤其是封头部位容易被腐蚀。为此,在改进设计中筒体采用了直角斜锥结构,解决了介质卸不干净的问题。但采用圆柱筒体罐车用上鞍带来了上、下鞍配合间隙大、连接可靠性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角斜锥筒体罐车用上鞍,其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因上、下鞍配合间隙大、导致连接可靠性低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直角斜锥筒体罐车上鞍,
包括上板1和下板2,
所述的上板1和下板2通过中间过渡板3连接为一体;
所述的中间过渡板3为弧形板,
所述的中间过渡板3分别与上板1和下板2弧形平滑连接;
所述的下板2是与罐车下鞍匹配连接的固定连接板;
其特殊之处在于,
所述上板1的形状是与筒体9底部形状相吻合的弧形面,所述的上板1与筒体9底部相贴合;
所述筒体9底部的形状满足下列条件:
【1】所述筒体9的中部截面圆8的直径D0大于筒体9的端部截面圆4的直径D1;即
D0>D1;
【2】所述筒体9的端部截面圆4与中截面圆8之间的过渡截面圆5的直径Di由端部截面圆4的直径D1平滑递增至中部截面圆8的直径D0;即
D0>Di>D1;
【3】所述的端部截面圆4经过渡截面圆5渐变至中部截面圆8,所形成筒体9的上母线6为水平直线,所形成筒体9的下母线7是对称于中部截面圆8的“V”字型线。
上述中间过渡板3的高度是与过渡截面圆5直径的平滑递增相应而平滑递减,使所述的上板1与筒体9底部相贴合。
上述上板1、中间过渡板3和下板2可由分离件连接构成,但以采用一块板为压制而成的整体件为佳。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结构简单,强度好,可与筒体端部截面圆经过渡截面圆平滑递增至中部截面圆、筒体下母线呈“V”字型的筒体底部形状吻合、贴合,确保罐体与底架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应的罐车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上板,2-下板,3-中间过渡板,4-端部截面圆,5-过渡截面圆,6-上母线,7-下母线,8-中部截面圆,9-筒体。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上板1和下板2通过中间过渡板3连接为一体。上板1、中间过渡板3和下板2可由一块板材压制而成,构成一个整体件。
下板2与罐车下鞍固定连接,具体可焊接、铆接,以螺栓连接为宜。
上板1为弧形面,与筒体9底部相贴合,其形状与筒体9底部形状相吻合。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所对应筒体9底部的形状满足下列条件:
(1)筒体9的中部截面圆8的直径为D0,筒体9的端部截面圆4的直径为D1,D0>D1。
(2)筒体9的端部截面圆4与中截面圆8之间的过渡截面圆5的直径Di由端部截面圆4的直径D1平滑递增至中部截面圆8的直径D0;即
D0>Di>D1。
(3)端部截面圆4经过渡截面圆5渐变至中部截面圆8,所形成筒体9的上母线6为水平直线,所形成筒体9的下母线7是对称于中部截面圆8的“V”字型线。
上板1的形状是与满足上述条件的筒体9底部的形状吻合的弧形面。
中间过渡板3为弧形板,分别与上板1和下板2弧形平滑连接。中间过渡板3的高度是与过渡截面圆5直径的平滑递增相应而平滑递减,其高度须确保上板1与筒体9底部相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车集团西安车辆厂,未经中国北车集团西安车辆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64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