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泵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6659.0 | 申请日: | 2006-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349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福田哲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4D13/06 | 分类号: | F04D13/06;F04D29/42;F04D29/22;F04D5/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贵亮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过电机驱动的、例如用于吸入制冷剂或甲醇或者水等液体而排出的小型泵。
背景技术
近年,例如通过使制冷剂循环而冷却CPU等电子部件的制冷剂式冷却系统或小型设备用的燃料电池引人注目。如此的制冷剂式冷却系统所使用的制冷剂循环用泵或燃料电池使用的甲醇输送用泵,由于多受要搭载的空间的制约,所以对小型化薄型化的要求、以及对高性能化的要求高涨。
图5是表示以往的此种泵的一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剖视图,图6是该泵壳的仰视图。
在图5、图6所示的泵中,101是叶轮,在外周上侧形成多个叶片102,在内周设置转子磁体103。104是设在转子磁体103的内周侧的电机定子,105是泵壳,其具有泵室,用于收容叶轮101,同时压力复元叶轮101提供给流体的运动能,导向排出口,106是分离板,其形成泵壳105的一部分,气密性地分隔电机定子104和叶轮101,夹着该分离板106的隔板106a地转子磁体103和电机定子104对峙。111是衬垫,用于封接泵壳105的本体部分和分离板106的接缝。另外,在泵壳105上,设置流体的吸入口109和排出口110。
此外,在泵的中心部,配置成为叶轮101的旋转中心的轴107。该轴107被固定在泵壳105上,叶轮101,经由轴承108,可旋转地支持在该轴107的周围。
在此构成的泵中,如果从外部电源供给电力,由设在泵中的电路控制的电流,流入电机定子104的线圈,发生旋转磁场。如果该旋转磁场作用于转子磁体103,则在转子磁体103发生物理力,与该转子磁体103一体化的叶轮101旋转。
另外,设在叶轮101的外周上侧的叶片102,通过叶轮101的旋转,对从吸入口109流入的流体施加运动能,利用该运动能,慢慢提高泵壳105内的流体的压力,从排出口110排出。
如此,在以往的小型泵中,一体化形成叶片102和转子磁体103,通过在其中插入电机定子104,尽量减小泵整体的旋转轴方向的长度,谋求小型化·薄型化。
专利文献1:特开2004-190562号公报
可是,在设备的小型化的同时,CPU等电子部件的发热量也增大,随之,为提高冷却性能谋求泵的更高的高性能化或长寿命化。
但是,为了回应这些要求,如果高速旋转叶轮101,与叶轮101一体化的轴承108沿着轴107的外周滑动时的磨损就会加速,其结果,出现泵的寿命变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鉴于上述实情,提供一种泵,其能够将轴承和轴之间的磨损抑制在最小限,并且能够谋求高速旋转化,由此能够谋求高性能化及长寿命化。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泵,其中,具备:叶轮,其在圆筒部的外周具有多个叶片,并且在圆筒部的内周具有转子磁体;电机定子,其设在所述转子磁体的内周侧,用于驱动所述叶轮使所述叶轮旋转;分离板,其气密性地分隔所述叶轮和所述电机定子;和泵壳,其具有吸入排出液体的吸入口和排出液体的排水口,在所述叶轮的圆筒部的外周面、和与之对峙的所述分离板的圆筒面的至少一方上,设置有利用所述叶轮的旋转产生动压的反作用体。
根据该构成,通过在叶轮的圆筒部的外周面、和与之对峙的分离板的圆筒面之间产生动压,能够实现使叶轮与轴非接触地高速旋转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能够提供一种可不使轴承磨损地高速旋转叶轮的、高性能且长寿命的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泵的侧剖视图。
图2是该泵的仰视图。
图3是该泵的叶轮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泵的侧剖视图。
图5是以往的泵的侧剖视图。
图6是该泵的仰视图。
图中:1-叶轮,1a-圆筒部,2-叶片,3-转子磁体,4-电机定子,5-泵壳,6-分离板,7-轴,8-轴承,9-吸入口,10-排出口,11-衬垫,12-动压产生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泵,其具备:叶轮,其在圆筒部的外周具有多个叶片,同时在圆筒部的内周具有转子磁体;电机定子,其设在所述转子磁体的内周侧,用于旋转驱动所述叶轮;分离板,其气密性地分隔所述叶轮和所述电机定子;泵壳,其具有吸排液体的吸入口和排水口,在所述叶轮的圆筒部的外周面、和与之对峙的所述分离板的圆筒面的至少一方上,设置通过所述叶轮的旋转产生动压的反作用体(动压产生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66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特殊结构的高缓冲交通路标
- 下一篇:日光灯头旋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