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卡扣固定安装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7147.6 | 申请日: | 2006-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16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向良明;周淑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13/00 | 分类号: | F16B13/00;F16B5/00;B60R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泽雄;崔华 |
地址: | 201206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安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定安装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门板和装饰板的卡扣固定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用于汽车门板和装饰板的卡扣固定安装装置由安装基台与卡扣两部分组成。如图1a、图1b所示,通常的卡扣固定安装装置包括基台80及卡扣82,该基台80上加工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形状为钥匙槽状,其包括定位槽孔803和与定位槽孔803连通的长条型导引槽孔804。与安装基台配套使用的卡扣82的根部的直径小于定位槽孔803的直径但略大于导引槽孔804的直径。在外力作用下,该卡扣82可以将导引槽孔804撑开,并从导引槽孔804滑入最终到达定位槽孔803。该卡扣82完全进入定位槽孔803后,撤去外力,所述导引槽孔804恢复原状,由于导引槽孔804的直径略小于卡扣82根部的直径,所以卡扣82可以停留在定位槽孔803之中,从而达到固定安装的目的。
这种设计的弊端在于,装配卡扣82时需要对卡扣82的根部820施加较大的力,安装较困难;并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尤其是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无法保证卡扣82不从导引槽孔804滑出,随着使用时间的不断沿长,其可靠性将受到影响。
因此,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卡扣固定安装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卡扣易于安装且不易脱落的卡扣固定安装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卡扣固定安装装置是这样设计的:
一种卡扣固定安装装置,其包括安装基台和与之配合使用的卡扣,所述卡扣包括卡扣本体和设在其根部的下配合翼,以及略高于卡扣下配合翼的上配合翼,所述安装基台包括卡扣底座,该底座包括顶壁及顶壁外沿围设的侧壁,顶壁上设有钥匙槽状孔,所述钥匙槽状孔包括定位槽孔和与之相连通的导引槽孔,该导引槽孔的宽度小于定位槽孔的直径,在底座上设有至少一个挡止件,所述上配合翼卡持在所述挡止件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挡止件为设于所述顶壁上的凸台,该凸台由一斜面及第一垂面、第二垂面、第三垂面共同组成,所述斜面的最低点在所述导引槽孔的开口处,所述斜面从该开口处的最低点逐渐升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选方式,所述挡止件设于所述顶壁上,顶壁上设有收容该挡止件的腔室,所述挡止件包括露出腔室的楔形上部和收容于腔室内的下部,所述下部与安装在所述腔室内的弹簧相连,所述楔形上部的倾斜面向着钥匙槽状孔的开口方向逐步下降。所述卡扣上配合翼的高度等于或低于挡止件的垂面的最高高度。所述导引槽孔的开口处设有倒角。
通过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安装基台,不但可以有效解决卡扣不易安装且有可能脱落的问题,而且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a是通常的卡扣固定安装装置的安装基座的示意图;
图1b是通常的卡扣固定安装装置的卡扣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卡扣固定安装装置的安装基座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卡扣固定安装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卡扣固定安装装置的安装基座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卡扣固定安装装置1包括安装基台10和与之配套使用的卡扣11。
请参阅图2,所述安装基台10包括卡扣底座100和凸设于其上的凸台101。其中,卡扣底座100包括顶壁1001及沿顶壁1001外沿围设的侧壁1000,整个卡扣底座100基本为半框架状中空结构。所述顶壁1001上设有钥匙槽状孔1002,该钥匙槽状孔1002包括定位槽孔1003及与之相连通的导引槽孔1004。该导引槽孔1004的宽度小于定位槽孔1003的直径,并且导引槽孔1004的开口处设有倒角1005。
所述凸台101由斜面1010及第一垂面1011、第二垂面1012、第三垂面1013共同组成。所述斜面1010的最低点在所述导引槽孔1004的开口倒角1005处,所述斜面1010从该倒角1005处的最低点向三个垂面的顶点逐渐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71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