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晶屏幕的保护膜更换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7617.9 | 申请日: | 2006-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99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 | 分类号: | G02F1/13;H05K7/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屏幕 保护膜 更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液晶屏幕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液晶屏幕的保护膜更换结构。
背景技术
按,液晶屏幕是广泛地应用于计算机外设设备以及消费性电子产品领域;为了使液晶屏幕能够配合不同的市场需求,因应各种类型的使用环境,其中有一部分的产品是将液晶屏幕是直接装设于主体(例如:计算机主机),以达到特定的使用目的。以POS(Pointon Sale)系统为例,其结构是将一液晶屏幕直接装设于一主体,并搭配一触控面板整合于该液晶屏幕,使该液晶屏幕具有特定的控制功能;使用者可以通过该触碰该触控面板,而对该主机进行操作;以达到使用上的目的。诸如此类产品,由于该液晶屏幕以及该触控面板因长期频繁地受到按压,容易发生故障。
为改善上述问题,市面上出现一种具有保护膜的液晶屏幕,通过保护膜对该液晶屏幕以及触控面板进行保护;惟,当使用者要进行保护膜更新作业时,必须将该液晶屏幕拆开方能进行,并于保护膜装设完成后,再对该液晶屏幕进行组装,具有更新作业上不方便的缺点。
为解决此缺点,市面上又有一种以静电吸附方式贴覆于该液晶屏幕表面的保护膜,目的在于简化设置保护膜的作业;然而,此种保护膜是以特殊材质所制成,相对造成维护成本的提高;另外,此类保护膜在贴覆时较不容易,往往造成保护膜与液晶屏幕之间有气泡产生,具有成本高以及装设不易的缺点。
综上所述,现有液晶屏幕用的保护膜结构,具有上述的缺点而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屏幕的保护膜更换结构,其装设简易且兼具成本低的优点,具有使用上的便利性。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液晶屏幕的保护膜更换结构,是用来更换一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壳体,由一第一壳体以及一第二壳体所组成;
一固定板,固设于该第一壳体顶侧,并具有若干垂直定位部;
一液晶模块,设于该固定板顶侧,并具有若干横移定位部以及若干垂直定位孔,该等垂直定位孔供该等垂直定位部穿设;以及
二拉柄,分别设于该第一壳体,该二拉柄位于该液晶屏幕的两相对侧,并具有若干沟槽供该等横移定位部穿设。
其中各该垂直定位部套设有一第一弹性组件,该第一弹性组件一端顶抵该固定板,另一端顶抵该液晶屏幕。
其中该第一壳体与各该拉柄之间设有一第二弹性组件,该第二弹性组件一端设于该第一壳体,另一端设于该拉柄。
其中该液晶屏幕与该第二壳体于重叠部分设有一防水泡棉,该防水泡棉可与该保护膜紧密贴合。
其中该液晶屏幕于顶面邻近端缘处具有若干导轨。
其中该第二壳体具有一狭长的开口。
其中各该拉柄具有一扳动部。
其中还包含有一触控板,设于该液晶模块顶侧。
其中该触控板与该第二壳体于重叠部分设有一防水泡棉,该防水泡棉可与该保护膜紧密贴合。
其中该触控板于顶面邻近端缘处具有若干导轨。
其中该第二壳体于顶侧具有一开口,该液晶模块经由该开口而局部显露于外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此,本实用新型能克服现有结构的缺点,装设简易且兼具成本低的优点,具有使用上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功效所在,以下列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件分解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主要揭示导轨与保护膜的装设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固定板、液晶模块以及触控板的组合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主要揭示拉柄位于锁固位置的状态。
图5为图3的左侧视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板、液晶模块以及拉柄由锁固位置切换至开放位置的动作示意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板、液晶模块以及拉柄由锁固位置切换至开放位置的动作示意图。
图6C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板、液晶模块以及拉柄由锁固位置切换至开放位置的动作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主要揭示拉柄切换至开放位置的状态。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主要揭示拉柄复归至锁固位置的动作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环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76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