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接力滚筒式中间输送槽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40034.1 | 申请日: | 200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62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章沈强;张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星光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1/00 | 分类号: | A01D41/00;A01D57/26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戴心同 |
地址: | 313017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喂入 联合收割机 接力 滚筒 中间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中间输送槽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中间输送槽,普遍采用链耙式或带耙式结构,即由安装于输送槽上下端的主、从动传动轮带动链条或皮带传送带运转,链条或皮带上安装有耙齿条,当割台将割取的禾杆输送至中间输送槽下口时,即被耙齿抓取并传送去脱粒室进行脱粒。该结构的中间输送槽存在的主要缺点是,输送带在高速运转时,其中段受重力很容易下垂,造成传送带上的耙齿条与槽底面撞击而产生较大的噪声。为此,本申请人曾对上述中间输送槽进行了技术改进并申请了专利(ZL200420013365.X),其改进要点是将槽体底板中段制成凹形,避免下垂的传送带中段与槽底接触碰撞,从而降低工作噪声。然而经实践,在工作中当传送带松弛或负荷较重时,传送带仍不免与槽底板接触,减噪效果不够稳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进一步稳定地降低全喂入联合收割机中间输送槽的工作噪声,而提供一种全新输送结构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接力滚筒式中间输送槽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它包括槽体,而该槽体的输送槽道上设有若干相邻而不相接的、由两端幅盘,均布、跨接于两幅盘周边上的若干梳齿条和幅盘中心轴构成的禾杆接力传送滚筒,各禾杆接力传送滚筒的幅盘中心轴安装于槽体两侧板上开设的相应轴孔中,其中伸出槽体侧板外的中心轴一端上安装有双体皮带轮或链轮,各双体皮带轮或链轮之间依次以皮带或链条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禾杆接力传送滚筒在运转中不会与槽体壁接触摩擦而产生噪声,从而有效而可靠地较大幅度降低了联合收割机中间输送槽的工作噪声;而且禾杆接力传送滚筒在输送禾杆过程中同时起到部分脱粒作用,因此它还提高了收割机的脱粒效率,降低了禾杆夹带损失率。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禾杆接力传送滚筒2是由两端幅盘5、均布连接于两幅盘5周边上的四根梳齿条4和幅盘中心轴3组成的。中间输送槽槽体1的两侧板上开设有若干对轴孔8,各禾杆接力传送滚筒2通过其中心轴3与槽体侧板轴孔8的配合分别安装于槽体内的输送槽道上,相互之间相邻而不相接。各禾杆接力传送滚筒中心轴3的其中一端伸出槽体一侧板外,并安装上双体皮带轮或双体链轮6。为了保证禾杆接力传送始终可靠、顺利进行,应使输送槽从进口到出口输送道上的各禾杆接力传送滚筒2的运转线速度逐渐提高或至少保持相同。本实施例采用的办法是在各禾杆接力传送滚筒2直径相同(或输送槽进口处的第一个滚筒直径较小)的情况下,将双体皮带轮或双体链轮6设计为不等径双体轮,而且各相邻中心轴3上的双体皮带轮或双体链轮6互为正反安装,传动带(皮带或链条)7从脱粒传动机构接入槽体出口端内的第一个禾杆接力传送滚筒的中心轴双体皮带轮或双体链轮中的大轮,其小轮再通过传动带连接第二个禾杆接力传送滚筒中心轴双体皮带轮或双体链轮中的大轮,如此小轮与大轮依次连接,使输送槽从进口到出口输送道上的各禾杆接力传送滚筒的转速逐渐提高即实现线速度的逐渐提高。另一种办法,是传动轮采用等径的双体皮带轮或双体链轮6,即各禾杆接力传送滚筒2的转速相同,而输送槽从进口到出口输送道上的各禾杆接力传送滚筒直径逐渐加大,从而实现各禾杆接力传送滚筒2运转线速度的递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星光农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湖州星光农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400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