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盖式燃烧器盖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40375.9 | 申请日: | 200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14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杜仁尧;金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普田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72 | 分类号: | F23D14/72;F23D14/8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24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盖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置在嵌入式家用燃气灶具中的燃烧器盖,具体来说是一种压盖式燃烧器盖。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家用嵌入式燃气灶中的燃烧器盖,特别是直火双喷燃烧器盖,其一般的结构是直接在燃烧器盖上开设引火槽,这种结构中引火槽外露,点火时存在因为锅底渗水而无法点着的情况,而且汤水菜汁容易从引火孔流入燃烧器内,极易导致燃烧器使用寿命的下降;使用一段时间后,引火槽容易被污物堵塞,导致传火的成功率降低甚至出现引不着外圈火的情况。
如实用新型专利ZL99253319.8公开了一种压盖式燃气灶燃烧器盖,由上大下小的锥台和与其小端相连的底环组成,圆锥台大端外缘与端面组成锐角,里面呈圆周状均匀设置有多个贯穿圆锥台壁的喷火孔,喷火孔的中心线与圆锥台内锥面的距离在1.5毫米至3.5毫米之间,火孔的中心线相对圆锥台的母线侧向倾斜,倾斜角度45°。该技术方案的燃烧器盖就属于前述的引火槽外露设计,存在因锅底渗水而造成点不着火,熄火的情况,而且油污容易堵塞引火槽导致传火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压盖式燃烧器盖,通过将燃烧器盖的火孔完全隐藏地设置于火盖之下,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引火槽外露型燃烧器盖易被淋湿、堵塞后点不着火,引火困难的情况,提高了灶具燃烧性能和燃烧器的使用寿命。
一种压盖式燃烧器盖,包括相互配合的上盖和下盖,所述的下盖上开设有内外两圈火孔;所述的上盖和下盖上均设有相互配合的喇叭形引火孔,上盖引火孔和下盖引火孔相互配合形成引火槽。
所述的外圈火孔出火角度为0°,内圈火孔出火角度为25°-45°。
所述的上盖和下盖的配合面上对应设有若干个螺纹孔,上下螺纹孔两两对齐,通过沉头螺钉连接定位。
所述的上盖边沿设有台阶。
所述的下盖引火孔近缩口处设有若干个斜穿孔,斜穿孔连通引火槽和燃烧腔。
所述的下盖内圈边缘设有方形开口。
本实用新型燃烧器盖由上盖和下盖两部分组成,下盖上设有内外两圈火孔,这种结构将火孔完全隐藏于火盖之下,与传统的外露型火孔相比,避免了在燃烧过程中火焰被外来物体(如水,汤汁等)浇灭,引起燃气中毒的事故,且拆洗更为方便;同时隐含式的引火槽设计,不但提高了引火的成功率,缩短了传火时间,而且能有效的解决燃烧器盖被淋湿,堵塞后点不着火,引火困难的情况,提高了灶具燃烧性能和燃烧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压盖式燃烧器盖,包括相互配合的上盖1和下盖2,上盖1和下盖2的配合面上均以间隔120°圆弧对应开设螺纹孔,上下螺纹孔两两对齐,通过沉头螺钉连接定位,方便拆洗。
下盖2上开设有内外两圈火孔,外圈火孔出火角度设为0°,内圈火孔出火角度设为35°,这样的设计在保证极低烟气排放的基础上增大了燃烧效率。
上盖1边沿设有台阶(图中未示),使用时可挡住小部分内焰火,使火焰稳定燃烧,有效地降低烟气的排放。
如图3、4、5所示,上盖1和下盖2上均设有相互配合的喇叭形引火孔,上盖引火孔4和下盖引火孔5相互配合形成如图所示的引火槽7。这样可使得引火槽7完全隐含于上盖1之下,有效的解决燃烧器盖被淋湿,堵塞后点不着火,引火困难的情况,提高了灶具燃烧性能和燃烧器的使用寿命。
燃烧器在使用时,上盖1边缘部分的小台阶(图中未示)挡住小部分内焰火,使得火焰能稳定燃烧,这样的结构设计有别与一般的燃烧器稳焰方式,有效降低了烟气,特别是NxOX的排放。在传火方式上,内圈火点燃后,经由内圈火孔上的火焰引燃引火槽7内的斜穿孔3,由斜穿孔3出来的火焰引燃外圈火孔,这样的引火方式成功率高,引火时间短。
燃烧器下盖2内圈边缘开一个长方形口8,用于燃烧器盖和燃烧器上体(图中未示)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普田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普田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403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电量显示盒
- 下一篇:可调式膜厚监控光电信号转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