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电磁炉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41101.1 | 申请日: | 200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62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胡兆火;杨子勤;应锦成;廖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兆火;杨子勤;应锦成;廖加华 |
主分类号: | F24C7/00 | 分类号: | F24C7/00;F24C7/06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德强 |
地址: | 321300浙江省永***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电磁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炉具, 特别是一种采用电磁感应加热方式的微型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是一种目前较为先进并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家用加热炉,它在节能、环保、简便、美观、卫生等方面,与传统用柴、煤、炭、气、电等加热炉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目前的电磁炉由于电磁加热的特殊要求,不宜用来加热直径小于12厘米以下的小口径器具,因而不适用于需要利用小尺寸器具加热的烧鸡蛋、煮豆浆、热牛奶、泡方便面等快捷、方便的饮食作业方式。这对于工作学习紧张、生活节奏快的青年、单身族、上班族等人群来说是一大遗憾。为此,许多生产厂家及有识之士进行了反复的研究,但至今尚未有较好的办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存在的弊病,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使用及携带方便、能适用12厘米以下小口径加热器具加热的微型电磁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上下壳体、加热电路板、 隔热支架、电磁感应加热线圈、透磁绝热隔板,上壳体上设有控制面板,加热电路板设置在由上下壳体组成的炉室内,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由截面为矩形的导体紧密缠绕而成,其外形呈圆环形,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匝间相互绝缘。
所述的上壳体上设有灶眼,隔热支架固定在上壳体的灶眼内,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固定在隔热支架上,透磁绝热隔板固定在灶眼的上口。
所述的隔热支架固定在上壳体上,电磁感应加热线圈通过保护套固定在隔热支架上,透磁绝热隔板固定在保护套的上口。
所述的上壳体上设有上通风孔,下壳体上设有下通风孔。
采用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后,可组成嵌入式和叠放式两种微型电磁炉;嵌入式微型电磁炉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嵌入灶眼内,灶眼的上口固定透磁绝热隔板;叠放式微型电磁炉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经隔热支架及保护套设置在上壳体上,透磁绝热隔板固定在保护套的上口。
采用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有如下优点:一是打破了现有电磁炉只能加热口径大于12厘米以上的加热器具的限制,使电磁炉的应用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二是为工作学习紧张、生活节奏快的青年、单身族、上班族等人群提供了一种加热速度快、省时又省电的加热器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嵌入式微型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叠放式微型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 为本实用新型嵌入式微型电磁炉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上下壳体1、2、加热电路板7、隔热支架3、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透磁绝热隔板4,上壳体1上设有控制面板6,加热电路板7设置在由上下壳体1、2组成的炉室内,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由截面为矩形的导体紧密缠绕而成,其外形呈圆环形,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匝间相互绝缘;所述的上壳体1上设有灶眼10,隔热支架3固定在上壳体的灶眼10内,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固定在隔热支架3上,透磁绝热隔板4固定在灶眼10的上口;所述的上壳体1上设有上通风孔9,下壳体2上设有下通风孔8。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叠放式微型电磁炉的具体实施方案, 它与嵌入式微型电磁炉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隔热支架3直接固定在上壳体1上,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通过保护套11固定在隔热支架3上,透磁绝热隔板4固定在保护套11的上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兆火;杨子勤;应锦成;廖加华,未经胡兆火;杨子勤;应锦成;廖加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411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微型联合收割机
- 下一篇:可分离式安防GPS车载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