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置闪字形强制循环燃煤油田注汽锅炉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42493.3 | 申请日: | 200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38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广发;刘贺武;王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广发;刘贺武 |
主分类号: | F22B13/02 | 分类号: | F22B13/02;E21B43/24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安宝贵 |
地址: | 116021辽宁省大连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置闪 字形 强制 循环 燃煤 油田 汽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整装蒸汽锅炉,属于立置闪字形强制循环燃煤油田注汽锅炉,是一种用于石油工业稠油区域采油的工艺装备。
背景技术
我国稠油(高粘度原油)资源丰富,必须用向地下贮油层注入蒸汽加热油层的方法开采(热采)。油田注汽锅炉是热采工艺中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
国外稠油热采用的油田注汽锅炉,全部采用油田自产的天然气或原油及石油制品为燃料。因此,采油内耗大,成本高。我国通过引用国外技术,也一直沿用向油田提供燃油燃气油田注汽锅炉的作法。但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产区与油产区相互邻近,交通运输也很发达,稠油区采油如就近利用低价的煤碳作燃料,自然可以更合理地利用我国的资源。用燃煤注汽锅炉采油可减少采油内耗,增加油产量,可大大降低采油成本。但燃煤油田注汽锅炉,比燃油气注气锅炉结构繁杂,难于设计和制造。国内虽然已有厂家开始研制和生产燃煤注汽锅炉,但仍采用水平螺旋盘管绕制结构,制造工艺难度高,散装出厂现场组装工作量大,很难普及和满足油田采油工艺的大量需要。因此,提供一种采用火焰拱及顶棚为膜式壁结构,炉体蓄热量小,停电保护采用高中压蓄水罐自动补水,安全性高,蒸发量在50t/h以下且制造工艺简便,适合大批量生产的燃煤注汽锅炉已是业界普遍关注的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提出,旨在针对以煤做燃料制造油田注汽锅炉存在的技术难度,提出了一种立置闪字形的锅炉本体,采用火焰拱和含有锅内除尘流程的,并采用贮水罐和蒸汽灭火蒸汽引射排烟来做好停电保护的新型燃煤油田注汽锅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立置闪字形强制循环燃煤油田注汽锅炉,包括总装式锅炉炉排、总装式锅内除尘器与省煤器和总装式锅炉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总装式锅炉炉体还包括锅炉吊运基座、弹性膜式壁及附壁密封炉墙、无构架的薄壳外衣以及锅体与炉体的组合结构,所述的组合结构系指由含有炉膛四壁、顶棚及对流受热面的锅体与含有前拱壳、中拱壳及后拱壳的炉体壳分解组合而成的七个工艺模块,即由锅体前墙与炉体壳的前拱壳构成的前段部件,为第一模块;由锅壳的两侧墙、顶棚及炉壳的中拱壳构成的中段部件,为第二模块;由锅体的后墙与炉体壳的后拱壳构成的后段部件,为第三模块;由第一转变室构成的第四模块;由第一对流管束和第二对流管束组合一体构成的第五模块;由第三对流管束及第二转弯室组合一体构成的第六模块和两侧防焦管与前后托拱管组合一体的第七模块,其中所述的第一模块的前墙和前拱壳,第二模块的两侧墙、顶棚及炉体的中拱壳和第三模块的锅体的后墙及后拱壳均由弹性膜式壁组成,但第二模块的中拱壳则由闪字形的平面弯管单元构成,其门字形管件为锅壳单元弯管;其门内的人字形管件为炉壳弯管组件,所述各模块通过拼接形成由省煤器至第三对流管束-第二对流管束-第一对流管束-第一转弯室-后墙组件-防焦管组件-前墙组件-闪字形膜式壁组件-供汽干管的水流程回路系统。
所述的锅炉吊运基座以分层给煤机机壳、排渣口封闭门基座、对流受热面基座和后横梁作横梁,通过膜式壁两侧承托座将其联接而成。
所述的弹性膜式壁及附壁密封炉墙包括鳍片管、鳍片管上焊有门型钢,其背面焊装卡马联接件,卡马角上有两个小孔,其中横穿Φ2钢丝,鳍片间用门型钢联接,并铺以金属网,用拌有纤维的密封胶制成弹性膜式壁及附壁炉墙。
所述的无构架的薄壳外衣由槽钢封闭上下两端,两槽钢件之间焊有压形板,槽钢件顶端则焊有弧形板,通过拼装构成无构架锅炉外衣。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主要表现在:
(1)本实用新型为锅体与炉体两者合一的立置闪字形膜式壁结构。以锅炉辐射受热面和锅炉骨架的形式存在,流体在管内为垂直上下流动为主,水平流动管多置于天棚位置,如产生汽水分层,水层居于火面,安全可靠性较卧式盘管结构优越得多。
(2)由于锅体和炉体两者合为一体,故尺寸被压缩到最小。可实现蒸发量为50t/h级以下的锅炉总装出厂,如此可加速油田建设的进程,并使锅炉制造质量获得有效的保证。
(3)本实用新型为平面弯管结构,适于大批量快速组织工业生产,可集中组织制造,形成规模生产,保证油田建设的大批量需要。
(4)将辅机分层给煤机和排渣摆动门等与主机锅壳和炉壳组合在一起,使锅炉更紧凑,对组装锅炉,创造了良好的吊运基座,从而降低了锅炉整机的钢耗。
(5)采用弹性膜式壁,附壁炉墙,及膜式壁锅体结构,使锅炉的炉墙结构被简化,蓄热量减少,提高了锅炉启停的机敏性。
(6)采用薄壳密封外衣,无构架支撑,创造了锅体和炉体间保留良好的热膨胀補偿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广发;刘贺武,未经刘广发;刘贺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424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母婴可连可分式亲情床
- 下一篇:电风扇外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