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木质防火门框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47159.7 | 申请日: | 200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9141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杨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新华 |
主分类号: | E06B5/16 | 分类号: | E06B5/16;E06B3/08 |
代理公司: | 衡阳市科航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勋阶 |
地址: | 421800湖南省耒***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木质 防火 门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领域中使用的消防防火门和普通装饰门,特别是一种具有高防火性能的新型木质防火门框。
背景技术
传统木质防火门的门框均为杉木结构的。这种结构的防火门框,根本不能起到防火作用,存在易燃、防火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等不足。
为了解决木质防火门框的防火问题,中国专利CN2232970Y公告了一种木质防火门实用新型专利,其门框由门框框架和粘贴在其外的装饰面板构成,框架和装饰面板都是经过阻燃处理的。这种结构的防火门框能起到一定防火作用,但在火势比较大时,仍难以起到真正的防火作用,仍达不到与国际接轨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能起到真正的防火作用,具有高防火性能的新型木质防火门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木质防火门框,其包括门框框架和粘贴在其外的装饰面板,门框框架包括迎火正面、迎火侧面、背火面、安装在墙体上的安装面、以及与门叶配合的堵火面和封火面,门框框架迎火侧面与装饰面板之间有阻燃防火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门框框架迎火正面与装饰面板之间有阻燃防火板。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门框框架堵火面和封火面与装饰面板之间有阻燃防火板。
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阻燃防火板的厚度为3-5mm。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如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高性能的阻燃防火效果,无需对门框框架和装饰面板进行阻燃处理,制造成本大大降低,其使用寿命是木质门的好几倍,它不仅阻燃,而且还具有不开裂、不变形、不褪色、防腐、防霉、防虫、防蛀、隔音、隔热的优点,主要用于高层建筑消防疏散通道、各类机房和管井道门,主要用于卫生间、厨房及室内装饰门,经公安部最高权威检测,其防火性能大于240分钟(我国等级标准为72分钟,美国最高等级标准为150分钟),远远地超过美国等级标准。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附图1所示,新型木质防火门框包括门框框架1和装饰面板2,门框框架1包括迎火正面11、迎火侧面12、背火面13、安装在墙体3上的安装面14、以及与门叶4配合的堵火面15和封火面16,在门框框架1迎火侧面11与装饰面板2之间有厚度为5mm的阻燃防火板5。
实施例2:
如附图2所示,新型木质防火门框包括门框框架1和装饰面板2,门框框架1包括迎火正面11、迎火侧面12、背火面13、安装在墙体3上的安装面14、以及与门叶4配合的堵火面15和封火面16,在门框框架1迎火正面11和迎火侧面12与装饰面板2之间有厚度为5mm的阻燃防火板5。
实施例3:
如附图3所示,新型木质防火门框包括门框框架1和装饰面板2,门框框架1包括迎火正面11、迎火侧面12、背火面13、安装在墙体3上的安装面14、以及与门叶4配合的堵火面15和封火面16,在门框框架1迎火正面11和迎火侧面12与装饰面板2之间有厚度为5mm的阻燃防火板5,在门框框架1堵火面15和封火面16与装饰面板2之间有厚度为3mm的阻燃防火板5。
实施例4:
如附图4所示,新型木质防火门框包括门框框架1和装饰面板2,门框框架1包括迎火正面11、迎火侧面12、背火面13、安装在墙体3上的安装面14、以及与门叶4配合的堵火面15和封火面16,在门框框架1迎火正面11、迎火侧面12和背火面13与装饰面板2之间有厚度为5mm的阻燃防火板5,在门框框架1堵火面15和封火面16与装饰面板2之间有厚度为3mm的阻燃防火板5。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结构,只要是在门框框架1的迎火正面12、迎火侧面13、堵火面14、封火面15和背火面16与装饰面板2之间有阻燃防火板3,就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新华,未经杨新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471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