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排管式恒温装置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620147258.5 申请日: 2006-12-27
公开(公告)号: CN201011556Y 公开(公告)日: 2008-01-23
发明(设计)人: 刘能一;刘晓晖;廖建国;罗腾蛟 申请(专利权)人: 刘能一
主分类号: G05D23/185 分类号: G05D23/185;H05K7/20;G01K17/00
代理公司: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颜勇
地址: 410116湖南省长***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排管式 恒温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恒温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排管式恒温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解决热量计量热体系外围温度的恒定问题,传统的做法是采用容积较大的环形水套外筒,用泵对水套中的水进行循环,并对循环水进行调温来达到外筒水恒温的目的;第二种方法是采用蛇形盘管在盘管中通入恒温水来实现恒温的要求。以上两种方法第一种水套中的水在循环中易产生死角,循环不到;第二种由于蛇形管管道过长首尾温差大而使温度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没有死角且温差小、温度均匀的排管式恒温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排管式恒温装置,包括恒温筒及与恒温筒连接的调温器和泵,其特征是:所述的恒温筒设有上腔和下腔,所述的上腔和下腔之间连接有排管。

所述的排管为直排管。所述的排管为斜排管。所述的排管为蛇形排管。所述的排管为三管组合排管。所述的排管为上双出口(或多出口)下单进口组合直排管。所述的排管为上单出口下单进口中双管(或中多管)组合直排管。所述的排管为腔管直排组合。所述的排管为直排腔。所述的排管为相间直排腔。所述的排管为倒U形组合排管。所述的排管为U形组合排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排管式恒温装置,在量热体系的外围采用排管,代替传统方法的外筒,泵从调温器将温度恒定的水泵入下腔,下腔充满水后由于腔中各点的压力是基本一致的,水将均匀地进入各排管中,由于排管较短,因此,各排管中的水会以相同的时间进入上腔,然后返回调温器进行再调温。

本装置所述的排管截面形状及上下腔体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方形及其他形状;本装置排管排列的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组合成圆形、椭圆形、菱形、方形及其他形状;本装置可以是下腔进水上腔出水,还可以采用上腔进水下腔出水的方式本装置除热量计上采用外,还可以在其他仪器及产品上使用。

通过水从调温器→泵→下腔→排管→上腔→调温器→泵,周而复始的循环流动,由于水在各排管中的流动是基本均匀的、稳定的,从而达到外围恒温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1、水在排管中循环流动,由于各排管中流速均匀,相同高度的水的压力相等,因此无死角;2、排管管道短.水流过的时间短,进出口水温变化小,因此温度均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没有死角、温度均匀且结构简单、可靠性好、实用性强的排管式恒温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沿图3中B-B线剖视图;

图5是直排管形状示意图;

图6是斜排管形状示意图;

图7是蛇形排管形状示意图;

图8是三管组合排管形状示意图;

图9是单管进双管出(或多管出)直排组合排管形状示意图;

图10是单管进单管出中双管(或中多管)组合直排管形状示意图;

图11是腔、管直排组合形状示意图;

图12是直排腔形状示意图;

图13是相间直排腔形状示意图;

图14是倒U形组合排管形状示意图;

图15是U形组合排管形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上腔1和下腔4之间连接有排管2,排管2围成恒温筒筒体,筒体外设有保温层3,上腔1和下腔4的出口和入口连接有调温器6和泵5。

参见图3和图4,上腔1和下腔4之间连接有排管2,下腔4直径小于上腔1直径,排管2围成恒温筒筒体且下部弯成弧形18与下腔4连接,筒体外设有保温层3,上腔1和下腔4的出口和入口连接有调温器6和泵5。

泵5从调温器6将温度恒定的水泵入下腔4,下腔4充满水后由于腔中各点的压力是基本一致的,水将均匀地进入各排管2中,由于排管2较短,因此,各排管2中的水会以相同的时间进入上腔1,然后返回调温器6进行再调温。周而复始的循环流动,由于水在各排管2中的流动是基本均匀的、稳定的,从而达到外围恒温的目的。

参见图5,图1图3中的排管2为直排管7。

参见图6,图1图3中的排管2为斜排管8。

参见图7,图1图3中的排管2为蛇形排管9。

参见图8,图1图3中的排管2为三管组合排管10。

参见图9,图1图3中的排管2为单管进双管出(或多管出)的组合直排管1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能一,未经刘能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472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