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旋缠绕板式热交换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47970.5 | 申请日: | 2006-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76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杨富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富云 |
主分类号: | F28D9/04 | 分类号: | F28D9/04;F28F9/0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613江苏省沛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缠绕 板式 热交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器,特别涉及一种螺旋缠绕板式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现有螺旋板式换热器承压能力低,采用的解决方式是:在螺旋板通道内焊接定距 柱,如中国专利ZL95207555.5,但定距柱的焊接质量限制了更薄螺旋板的应用,从而 限制热交换器的换热效果。现有中国专利ZL00268544.2,提供一种承中压高粘流体螺 旋板换热器,它包括中心隔板、环板、筒体、密封圆钢条,两环板的端部焊接于中心 隔板上并绕成螺旋,中心隔板的两端,连接板上均带有圆弧连接段,中心隔板两端的 圆弧连接段与螺旋板之间,连接板的圆弧连接段与筒体之间为对接焊缝焊接,这样的 缺点是有焊接缝,中心隔板与螺旋板之间有角度,不牢固。每两层螺旋板之间有1-3 屋隔条,在隔条之间耐压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压能力及换热效率高,制作方便的螺旋缠绕 板式热交换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壳体、冷热介质进、出口 管道、螺旋板,其特征在于相互平行的,中心管及外进出口管的一端堵死,另一端敞 开,且管壁上有若干小孔。在螺旋板两面布置相适应的网格,同时网格中间层布置夹 层为相配备的螺旋板,并且通过两中心管之间的夹层,将两中心管夹住螺旋板及两侧 的网格,顺时针或逆时针缠绕螺旋板及其两面的间隔网格。间隔网格可以是一层,也 可以是多层的,间隔网格可以用截面为圆形、长方形或方形的细丝编织而成。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网格隔层与螺旋板隔层,层与层之间相互挤压,结构紧 凑,因而螺旋板可以更薄,且耐压性能、金属网格导热、网格结构紊流、湍流性能都 很好,便于充分热交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螺旋缠绕板式热交换器具体实施方式图2的A-A剖视图。
其中:1、2、4、5为进出口管道。3-进出口管道上的孔。6-筒壳体。7、8、14、 16、17、18为空穴。
9-格层;10-螺旋板;11-端盖板;12-螺丝孔;13、15为焊缝。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说的螺旋缠绕板热交换器的主视示意图。其中:2、4分别为 进出口管道;3-进出口管道上的孔;6-筒壳体;9-网格层;10-螺旋板;11-端盖 板;12-螺孔;19、20、21、22分别为进出口接口;23-密封垫。
图3是图1、图2中(9)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详细的描述:结合图1、图2、图3螺旋缠绕 板式热交换器的组成包括筒壳体6,上、下端盖板11,冷、热介质进、出口分别为19、 20、21、22,紧固上、下端盖板11的螺丝杆从螺丝孔12中穿过,压紧密封垫23。空 穴7、8、14、16、17、18为近似三角柱空穴部分可用相配的硬质材料充填,充填体周 边包一层或多层网格,以使本实用新型结构更紧凑,耐压更高,螺旋板更薄,热交换 效果更好。用2根一端封闭的进出口管道2、4分别平行夹在长条型金属螺旋板10的 中部的两侧,螺旋板10的一侧或两侧同时布置相同大小的长方形条的网格层9,然后 使平行紧靠进出口管道2、4螺旋板10的中部夹紧螺旋缠绕,将螺旋板10和网格层9 缠绕在进出口管道2、4上,缠绕的最后端头分别焊接在螺旋板10上,焊缝分别为13、 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富云,未经杨富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479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看谱镜数码观测记录装置
- 下一篇:喷气燃料银片腐蚀微波快速测定仪